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这就需 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资源来帮助政府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 。因此,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社会管理主体的功能,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问题与难题的重 途径。  相似文献   
2.
《反分裂国家法》是国家对台政策的法律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反分裂国家法》具有充分的立法依据:包括现实依据、宪法依据、法理依据、政策依据;同时该法又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反“台独”的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明确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反分裂国家法》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和平等协商谈判提供了法律保障,《反分裂国家法》是对“台湾独立”势力的预先警告和强有力约束。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势下,如何协调好劳动关系,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本文从目前劳动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论述《侍坐》章的意义。第一,教育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各位弟子的表现可对当代教育者有所启示。第二,政治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及众位弟子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三,社会学意义。《侍坐》章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言语中见出的孔子和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明形态和文化形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中,法治建设居于核心的基础地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环境法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视角,提出了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吴易风同志在《内部文稿》和《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中发表文章认为“企业所有制在理论上完全站不住脚”。理由是,“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生产者完全不必是所有者”,并举例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享有土地经营权的农业资本家不必是土地所有者,享有资本使用权的职能资本家完全不必是资本所有者。”吴易风同志认为这个观点之所以正确,是因为“马克思对此作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不依法、不自愿、强行流转和自发流转的现象,应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明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和性质,依法、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强调主要在农户间进行,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