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中央苏区时期首创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理念,开展了丰富的民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为民、执政为民宗旨的确立提供了理论的源泉和作出了实践的榜样,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民生实践提供了原创性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中央苏区时期的民生实践,对当今中国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住房医疗、健康安全、社会保障、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新的民生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江西的选择:工业化的绿色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才茂 《求实》2002,(8):37-40
江西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必须选择工业化的绿色道路。工业化绿色道路不仅内涵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而且内涵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发展理念。因此 ,必须对传统的发展观、生产观、消费观做出新的超越 ,必须对产业结构、技术支持、管理体系、制度保障进行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速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机遇期。江西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积极进取:战略思维要有新高度、新视野;要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要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规模、辐射功能,围绕"一带五都五城"科学布局绿色低碳生产力;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引领绿色低碳社会建设,全面促进江西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4.
中西部地区长期以资源换增长的传统经济“赶超”战略的实践结果令人忧虑。必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绿色发展新路。这是从实践反思、理论启迪和顺应国家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战略新变化,破解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低端锁定”困局和重化工业结构与生态脆弱矛盾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制约我国当前保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根源是产业结构低度化,创新能力不足,因而只能依靠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投入来支撑增长。应对由于粗放增长带来的能源资源环境方面的长期挑战以及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失衡并行的短期挑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就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美丽中国、民生幸福”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不懈追求,内涵着实现生态价值导向的人与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愿景目标。要实现美好愿景,最根本的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我国的生态保护规制体系已经形成,人民大众的生态意识日益觉醒,已经汇成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社会力量。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顶层设计,注重系统集成,实行分类指导,填补制度空白,优化制度衔接与匹配,完善、细化、系统化制度体系,增强执行力,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犯成本低的问题。同时着力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培育全民生态责任,构筑政府、企业、社区、家庭、个人齐心协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经济形势空前复杂、国内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资源环境紧约束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态势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增长切实转到主要依靠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内需消费上来,着力夯实生态经济基础,推进绿色发展,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运动,统一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任务。“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统一,是好字当头,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内涵十分丰富。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国生产力演进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必须选择的大战略,在实践中需要破旧立新,建立起支撑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价值体系、新制度体系、新技术与产业体系、新生产与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不断创新中,当今风行全球的竞争优势理论揭示出,区域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区域要在未来赢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给我们开拓了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在加速工业化阶段产业调整升级的新视野。直面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低、原材料工业比重大、重化工业比重大、“高碳”特征突出的实际,当前,中部地区要全力提升生态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结构竞争力、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难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才茂 《求实》2008,(5):32-3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逾百年,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完成这种转变.我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也已经十几年了,理论探索更早,可是,结果并不乐观.实践起来之所以困难重重,根源于受着与传统工业化共生并已经固化的支撑"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价值取向、制度安排、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的制约,同时又受着理论思维、发展阶段、国际背景的制约,因而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