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与马克思主义诗学反映论的重再现、追求主体对客体的形象认识相比较,毛泽东的文艺反映论虽然也着眼于形似的模仿成分,但更多地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感兴”意味;虽然也讲主体对客体的形象认识,但更强调在主客体的同化中主体(作家)作为客体(人民)的“代言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虽也涉及形象认识的真实性,但更侧重于情绪情感倾向上的正确性。因此,毛泽东对文艺反映论的主要贡献是赋予其以中国化的民族形态,强调文艺反映的情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