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1.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存在四类非必要的规范:即无操作性的原则规范,未规定否定的法律后果而无实效性的规范;单纯申明法律普遍效力的规范;单纯申明法律责任的规范。这些规范的存在,是刑事诉讼在立法技术上存在问题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美洗钱罪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洗钱犯罪,美国立法最早且较完备,这为我国洗钱罪立法及完善提供了一个借鉴和参考的对象.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两国洗钱罪的概念入手,就其上游犯罪、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行为方式、刑事处罚等五方面进行详细比较,找出我国洗钱罪立法的差距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洗钱立法的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是我国特有的不动产概念,包括房产和地产,即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我国现行房地产登记的职能基本沿用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显出其弊端.我国目前的产权登记制度已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登记职能的要求,存在诸多缺陷: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登记机关不统一,内部登记机构分设;房地产登记效力不统一、不规范;绝对的登记要件主义;错误地把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移转合同生效的要件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应建立统一的登记机关,统一登记的程序,统一登记的效力,扩大登记的范围,淡化房地产登记制度的行政管理色彩.  相似文献   
4.
民法中的损害分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当前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数额或幅度没有明确的规定 ,立法相对滞后。本文根据实践体会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自由裁量的必要性及作用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5.
“标签论”认为 ,个体演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社会按照一定标准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 ,因而产生了“罪犯” ,而并非“罪犯”个体原因所致。“标签论”运用形象互动论的原理 ,认为犯罪是社会反应与行为人形成自我形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标签论”认为犯罪是相对的 ,阐明了“贴标签”与法定犯罪定义产生之间的因果联系、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为犯罪学的研究特别是犯罪原因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标签理论有其局限性 ,其主观唯心色彩浓重 ,对标签化的后果解释简单化 ,对社会反应的揭示不全面 ,片面强调了犯罪因素中外部条件的作用 ,否定了犯罪行为与行为人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刑法分则中有关财产的犯罪,虽然很多,但是,实践中有一种现象似乎在其中找不到明确的答案,即非法占有赃款赃物的行为。因此本文想大胆建议增设此罪名,为我国刑法制度的完善进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