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克思恩格斯的"Ideologie"一词被翻译为"意识形态"经历了3个阶段。1919至1960年为第一阶段,"Ideologie"译法多样,"意识形态"的译法开始出现,其标志是陈溥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发表。1960至2009年为第二阶段,"Ideologie"部分被译为"意识形态",其开始标志是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的出版。2009年以后为第三阶段,"Ideologie"全面被译为"意识形态",没有其他译法,其开始标志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出版。对"Ideologie"概念翻译历程的梳理有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避免将其扩大化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层面的变化如何对政治领域产生影响。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面临着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关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可能带来的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参政意愿,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人民民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现实关切,建立有效的沟通、引导和反馈机制;提升社会幸福感,促进国家治理与人民需求相统一;坚持国家治理目标的全面性,努力实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曾宪亢  何京 《前沿》2013,(11):7-11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方式,拓展了"西马"研究的方法和主题,并再次引起了西方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由于苏东剧变的影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低谷,至今仍在谷底徘徊,但其提倡的理论构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和清晰性四大原则,已成为"西马"研究中的"默认选项"。由于表述方式、时代背景等原因,国内对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存在研究较少,系统性和原创性的研究更少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呈现诸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大众的反面。《启蒙辩证法》中关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化的理论正是站在大众文化异化的维度,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虽然其还有不足,甚至是偏颇,但对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曾经经历了辉煌的时代,但如今却在全世界走向了低谷。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终结论”、“危机论”和“无用论”等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社会思潮一起,同马克思主义争夺意识形态阵地。应对马克思主义当下所面临的危机,必须遵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危机中进一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发展都和社会实践的重大或核心问题相关联.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只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创建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或核心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时刻将自身的思维植根于所处时代的问题和时空结构中,根据时代提出问题,依靠理论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