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禁止事后法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侧面,为世界各法系国家的刑法所认可。从纽伦堡和东京审判开始,这一原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此后的国际刑法公约中也反复对这一原则作出了规定。国际习惯法和法律一般原则是国际刑法的重要渊源,因而禁止事后法原则对国际刑事审判提出了挑战。但是,对侵犯基本人权的犯罪通过国际习惯法和法律一般原则予以惩治并不违反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要求,因而也符合禁止事后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28日至8月30日,由吉林大学法学院承办,黑龙江省检察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检察院、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长春市检察院协办的二十一世纪第四次(总第十次)中日刑事法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会议室隆重举行。研讨会就中日刑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与难点———危险犯与危险概念为主题展开讨论。以早稻田大学原总长西原春夫教授为团长、法务省特别顾问松尾浩也教授为副团长的日本学术代表团,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铭暄教授为团长、武汉大学法学院马克昌教授为副团长的中国学术代表团以…  相似文献   
3.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困扰全社会的难题,需要运用各种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从青少年犯罪的类型特征来看,运用犯罪被害理论中的惯常行为理论进行调查被害,提出具体的被害预防措施来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可行的。但这一调查必须以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学因果关系的设立为前提。在惯常行为理论的视野下,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学因果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也是通过实证调查证明这一因果关系的变量。  相似文献   
4.
监察留置制度是对改革实践成果的成功固化,是对惩治腐败资源力量的有效整合,是对"两规"措施法治化的有力推进,承载着反腐败法治化的历史使命。监察留置的制度构建和实践运作应当以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为根本政治原则,以法律保留、符合比例、程序正当、人权保障为法治原则,并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提升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对犯罪被害人的救助是犯罪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学者呼吁在我国设立对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但单一的经济补偿能否实现对被害人的有效救助值得怀疑.如果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视角来设计我国的被害人救助制度,则可以充分有效地实现救助目的,促使被害人重新复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反腐败措施可以概括为"威慑""反腐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廉洁文化的形成"。这些腐败犯罪治理的对策与犯罪学理论当中的威慑理论、社会解组理论以及亚文化理论关于犯罪原因和犯罪治理对策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以这些理论来解读我国当前的腐败犯罪治理对策的话,其一,我国在威慑反腐的对策上不仅可以发挥刑罚严厉性的作用,还可以围绕刑罚的及时性、必然性和公开性的威慑要素制定对策;其二,在制度反腐的对策上应重视体制改革过程中新旧制度的衔接,防止制度交替过程中带来的腐败问题;其三,在文化反腐的对策上,不仅应该重视党内廉政风气的建设,还应该从整个社会层面树立廉洁的文化氛围。虽然我国当前威慑反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将威慑反腐作为首要的对策,这不仅是我国当前腐败犯罪治理形势的要求,更是契合了腐败犯罪本质特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校园犯罪是我国犯罪现象中的一种类型。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我国的校园犯罪是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犯罪综合治理的一个环节,校园犯罪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治理校园犯罪,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校同犯罪的类型来看,可以运用西方犯罪学中的惯常行为理论,从防止大学生被害入手来减少校园犯罪的发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警示的方式改变大学生的惯常行为以防止其被害;另一方面,可以在犯罪频发时间在犯罪频发地增加防卫因素,促使潜在的犯罪人放弃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