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地区发展均衡性的政治学研究,有两种分析视角,一种是宏观层次的视角,即从国家意愿和国家能力来分析。另一种是中观视角,从地区间的政治发展、政治技术、政治文化来研究地区发展的差距与平衡。这两个研究视角要互相结合,我国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取决于国家意愿和国家能力,其次取决于一个地区间的政治发展、政治技术和政治文化。在方法上,可结合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在东部、中部、西部选取三个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樊红敏 《党史文苑》2012,(12):59+68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将共同体划分为现实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和真实的共同体三种,并认为共同体与是与经济因素有关的,真正的共同体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的。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社会中异化的人的联合,这才是共同体实现的真正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社会风险急剧加大,社会稳定形势严峻。中国要有效地防范大规模的社会动荡,需要一系列社会改革。一是要走出稳定思维的误区,建立维稳缓冲机制;二是以县政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基层公共服务型政府;三是建立合理的社会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地方干部的态度来看,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对县人大进行改革的可行性不大。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可以成为县域治理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中国现代国家的转型屡屡受挫?本文从传统中国政治结构、财政制度这一视角,对韦伯关于传统中国实现现代政治转型的可能性及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分析,寻求对中国政治向现代转变的能力的认识,以及对这种能力在其中得以展现的环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极强的"磁场效应",但面对工作理念滞后和载体创新不足等问题,基层党组织只有发挥堡垒作用促和谐,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聚民心,借助网络媒体促宣传,才能更好聚合基层党建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县政改革已经成为学术和媒介场域的公共话语。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了县政改革话语的由来以及学术场域关于县政改革的话语生产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现实层面县域群体性事件所暴露的县域治理危机以及县域治理实践的分析,提出县域治理改革是中国改革下一步的关键点,而官民关系的重构是县政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呈现了比较典型的县政场域关系运作的三种景观,“跑资金”、“打点”、“活动”是关系运作的象征性符号。在科层制运作的背后,关系运作是县域政治运作的另一个维度。正式权力关系表达的官方文本被扭曲、被置换、被超越,也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被实施。县域政治的运作表现为正式的科层制运作和非正式的关系运作的相互渗透,是科层政治和关系政治的结合体,本文称之为双轨政治。双轨政治运作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公共关系与私人关系的混合。第二,人情原则与理性原则的平衡。第三,庇护关系与地方派系的生成。双轨政治运作表明,县域政治运作有待于进一步理性化。  相似文献   
9.
从公民行动的角度对网络反腐的内涵进行界定更能凸显网络反腐的实质。根据公民行动的方式、行动所指涉的对象、行动过程,网络反腐可以划分为腐败告知型、腐败挖掘型、集体动员型。三种类型的网络反腐行动中,公民从"围观"到"挖掘"到"抗争",显示了互联网时代草根力量的崛起。公共舆论的生成、倒逼、草根动员是网络反腐的行动机制。在未来反腐倡廉建设中,从廉政政策的制定、廉政制度的革新、腐败治理的议题等开放渠道,让草根权力在现实的腐败治理中有效地参与,是化解网络反腐舆情日益高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县政研究及县政改革的具体进路大都侧重于正式的建构性制度的结构与功能,这种研究进路一是难以兼顾政治转型的四重维度与矛盾,二是难以呈现非正式运作的制度与机制。正是基于结构主义进路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县政研究的新进路——日常政治分析,日常政治分析致力于从行动者的行动去看结构和机制问题,着重于从系统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切入到具体的、流变的、繁杂的政治活动过程当中,从文本政治、制度政治走向生活政治、实践政治,从而构建县政研究的实践政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