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建设的一篇重要文章 ,在文章中 ,他总结了新中国建设的经验 ,其中提到如何处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问题 ,体现了他的对外开放的思想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后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段小平 《学理论》2010,(20):268-269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当今全国高校开设的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政治理论选修课。但由于其多学科、综合性、时效性和政策性强的特点,在高校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教师要把这门课上好并不简单,容易进入一些教学误区。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分析了教学进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完善课程教学,从而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东盟方式与东盟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盟方式是对东南亚国家之间合作方式的一个总结。东盟方式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非对抗性的协商一致,不干涉内政以及非正式方式等。东盟方式为东盟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东盟的发展,因此,东盟国家如何建构东盟方式,将成为东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南中国海问题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与岛屿主权争端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现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外交难题。由于过去国力弱小和海洋实力不足,南中国海遭到周边国家侵占和蚕食,逐渐演变成一个涉及六国七方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包括主权、安全和合作问题在内的多重复合困境,影响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对其资源和未来战略价值的认识和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以及域外大国的趁机插手导致了这些复合困境的存在。妥善解决这些困境,中国一方面要加强在这一区域的实际存在,另一方面要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础上与争议各方加强信任机制建设,提升该地区的军事透明度,加强对话与交流,形成共识,深化国家间的合作与协商,以寻求最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儿童流浪,并非今日有之,也非中国所独有,它是具有历史渊源并且带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儿童流浪的多寡,不同层次地反映f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往往与这个国家自然条件的优劣、贫富之间的差距、人口自身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笔者曾对湖南省怀化地区收容遣送站1994年中所收容的837名14岁以下的流浪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这些儿童中,因贫困被迫外出流浪的405人;逃学与盲目外出闯世界的353人;被家庭遗弃的10人:被拐卖的16人;被黑社会诱惑浪迹社会的53人。这些孩子的家庭出身各异,有农民、工人、干部、知识分子、个体户等等。从客观…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政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执政党政策作为政策的一种基本类型,也具有政策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执政党政策选择在执政党统治和国家管理活动中更是居于核心地位。通过提出自己的行动纲领和政策主张,执政党实现对国家政权的掌握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政策是执政党执政的关键环节,现代政党政治的条件下,执政党仍然要通过政策来掌握公共权力和引领社会发展。政策在政治发展中通过一些路径发挥作用。如何看待政策变量在政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成为政治发展研究领域一个重要和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中美关系是国与国之间关系最复杂的一种,双边关系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处于非敌非友的状态,存在着一时难以摆脱的结构性外交困境。但中美之间的这种外交困境是可以缓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双方身份认同的结果,建构主义外交战略强调合作与沟通,力争使双边关系不断得到加强,在双边交往中取得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核心的中国外交战略,是中国在新世纪应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产生的."和谐世界"理念对中国外交战略的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政治上确立了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以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则;在经济上确立了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原则;在文化上确立了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以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原则."和谐世界"理念使中国的外交战略布局得到充分优化,突出了中国外交战略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