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对人的关怀和争取无产阶级解放的追寻中,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民生与政治的结合,就是围绕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展开的全部理论学说中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基础上的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民生政治的理论构架。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政治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命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极大深化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区分“人的自由发展”的两个不同领域,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与保持党的纯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在各个方面的全面转型。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正视前革命型政党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扎实的党内民主改革,切实践行党的民主原则和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实现党内民主、社会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毛德儒 《学习论坛》2010,26(1):60-6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划时代理解,具有恒久价值。但由于核心概念上的界定不清,使得这个理论的传统阐释在实践中面临着解释困境。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历史探寻出发,通过考察生产力的具体内容,区分“物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得出一种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三足鼎立”动力模式,修正传统阐释之不足,并解决它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模式"成为在学界和民间都引起关注的概念.作为诠释中国发展经验的重要概念,学界一般将对"中国模式"研究的起点追溯至2004年雷默"北京共识"的提出.但据笔者视野所及,其实美国学者詹姆斯·R.汤森早在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的著作<中国政治>中,就分析过毛泽东主义模式的特征与性质,将其定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从西欧到苏俄演进的政治逻辑,自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经历了从"同时胜利论"到跨越"卡夫丁峡谷",再到"一国胜利论",最后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嬗变和跳跃。其间既有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夹杂着对客观规律的深度背离。但总的来说都是历史合理性的反映。这种合理性突出表现为它的历史影响对客观世界合理要求的曲折实现。  相似文献   
7.
经济危机视野中的资本主义走向与社会主义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危机在现实运行中具有双重效应,它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难以为继,并进而引发统治危机和社会革命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有可能通过制度调整来延长统治,客观上为未来社会主义准备着条件。现实社会主义要兼顾这种双重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市场经济规律自发作用的消极后果、防范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危害。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