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走上农村工作岗位已经有25个年头,其中担任乡镇人大主席一职有15 年之久,连续担任两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云和镇人大主席。我所有工作时间都在基层度过,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和人大有关。人民群众选择了我,我就要对他们负责,这是我的工作信条。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新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可以说,西部大开发即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人才问题是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焦点问题。西部大开发需要加强西部民族的高等教育,需要发展西部民族的职业教育,国家要加大力度帮助西部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约定优先作为知识产权共有的基本原则,不仅能弥补法定原则之不足,提高知识产品创造、管理与利用的效率,而且也是对民法基本原则的贯彻。然而,进一步分析约定优先在职务知识产品、合作与委托完成型知识产品、独立完成型知识产品等领域的运用情况时,我们发现不可授予专利的职务技术成果、合作作品等领域产生的知识产权还未能体现约定优先原则,需要完善。知识产权约定共有,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对当事人知识产权约定共有也应当有所限制,典型的著作人身权不能约定共有、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署名权不能约定共有、自传体作品的人身权不宜约定由特定人物与执笔人共有。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治国模式,相应的法治应从社会公众的被动受治转变为积极参与。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具有其合理性。社会公众被动受治具有危害性。应努力实现社会公众从被动受治转变为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广告作品就是将广告创意转化成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广告主要想通过广告活动达到促销商品、扩大服务范围的目的,这就要求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及市场、目标接受者、竞争对手等情况制定广告策略,进行广告创意,并根据广告创意通过视、听表现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第三章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中专设了一条规定虚假广告罪,意味着对虚假广告的治理跨入了一个新阶段。一、设立虚假广告罪的重大意义目前,在商业领域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用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这不仅挫伤公众对广告的感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及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正当的竞争关系,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打击和取缔虚假商业广告历来是我国广告立法的重点。1987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广告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广告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瑞龙 《知识产权》2004,14(2):47-48
广告语如果具有独创性,自然获得著作权,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足广告语是否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以获得商标法的保护,我国的商标法未予明示.国内的学者在论述广告语与商标的区别时,有学者认为广告语不同于商标,使用广告语不是为了区分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也不表明商品的来源,因而广告语不受商标法的保护.1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好的广告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消费者视觉、听觉强烈的冲击,加深了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认同,可以和商标一样发挥着区别他人商品的作用,但它无法像商标一样通过注册取得专用权.当然,独特的广告语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或者著作权法请求保护.2笔者却认为广告语也可以通过商标法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自治机关对未授权变通的宏观调控法享有变通权.不仅有其法律根据,而且在实践中也只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进一步对行使变通权的自治机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随着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意识的增强,为了维护宏观调控法的普遍性,不弱化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威,同时又能使变通权得到尊重和保障,自治机关行使变通权必须遵循一定的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瑞龙  林蕾 《河北法学》2004,22(10):20-24
在商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的论战中,立法者应该从理论的泥沼中跳脱出来,以务实的精神,建构一种符合时宜的制度安排。而《商法通则》就是对社会需要最为可行的回应,它兼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虽然其制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难题,但综合考量仍是商事基础立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知识产品享有同一的知识产权。共有是指所有权意义上的财产权共有,知识产权共有与共有在客体、权利内容、共有关系消灭的原因、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准共有通常理解为所有权之外的财产权共有,这不能解释现代共有的发展现象。若将知识产权共有归属于准共有,尚须对准共有的概念作修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