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又可,字有性,明末江苏震泽人,为我国十六世纪杰出医学家之一。他针对疫病流行的情况,引用《内经》理论,创立温疫学说。《温疫论》一书,对中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温病学说影响极大。本文试就《温疫论》与吴氏的学术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容川《血证论》,为自古绝少的血证专书,流传既广,影响亦大,拙文拟就书中辨治思想略作评述,敬祈指正。 论气血水火 曲尽周详 唐氏从“气著于物,复还于水”之征,详述水能化气之理,认为水火是化生气血之源。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能化气,亦能病气。气与水,血与火同属一家。“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气为阳,气盛  相似文献   
3.
4.
坐骨神经痛,中医称“冷风湿痹”,由受寒、过劳、外伤、糖尿病、贫血、淋病、脊髓膜炎,以及腰椎间盘脱出等引起,以疼痛从腰部沿臀部经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而放散至足跟和足(足庶)为特征。其发病莫不与经络阻滞有关,治疗主要采取通络之法。本文以1974~1984年各地杂志报道为印证,归为十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反治法的一般认识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一般认为,当人身阴阳、寒热、虚实失去平衡,致寒盛患者见“热盛”证侯,热盛患者见“盛寒”证候,虚寒患者见“实热”证候,用反治法旨在调整人身阴阳的偏差。从《素向·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  相似文献   
6.
暑假前,浙江省文成县黄坦中学与镇府分别收到银行拨给的32万元人民币,作为张植先生教育基金会之专款,另有64万元正在办理公证手续,不久亦可汇入.张植先生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黄坦区雅梅乡(现为文成县黄坦镇)一个普通家庭,40年代曾在黄坦区小任教.为生活所迫他离乡背井到台湾,弃教从商,想赚点钱再回来.但去时容易回时难.于是他人在台湾,夜夜做着思乡梦.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思念故土的心情与日俱增.尽管关山远隔,岁月悠悠,却带不走他心灵深处款款乡情.去年,张老先生已度过80高龄,且体弱多病、生活中有诸多不便.而长年累月被“囚禁”在小天地里,远比疾病加诸他的痛苦更为难受.想起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五十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如今死  相似文献   
7.
淤,它是一种病理产物.当机体受到外伤、寒邪、热邪等的侵袭,或心、肝、脾的功能发生障碍时,导致气虚、气滞,使血液运行不畅,形成淤血,可出现麻木、疼痛、肿块,淤斑、肌肤甲错、脉沉涩等症状。仲景师承《内经》,根据淤血之寒热虚实,兼气兼水,及轻重缓急,揭示了具体的治淤法,今归纳为8法,现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虽以六经分证,但其病机变化主要落实在有关脏腑,对五脏各有不同治法。其治肝法包括疏肝理脾、温肝散寒、养肝通络、柔肝缓急、凉肝解毒、制肝安胃等法,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一、疏肝理脾法:以四逆散为代表方,主治肝郁气滞导致肝脾不和、腹痛泄利或四肢逆冷者。四逆散的创制使后人认识到肝病易影响脾胃之一斑。自丹溪倡“六郁”后,更视肝气郁滞为肝病现律之一,以疏肝为主的治郁法应用尤广。诸如《局方》逍遥散、《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