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对新阶段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各地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走出一条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道路。为此,我们必须全面地了解、正确地借鉴其他地区的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湖北省农业面临国际国内双重竞争和严峻的挑战,这将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湖北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其中农业收入呈下降趋势。应大力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和农业投资保护力度,减少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风险和成本支出,扭转农业负保护局面,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适应市场的要求 改进农产品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产品收获终端到消费的农业产后经济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一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农民收入。通过对包装在农产品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中的作用的分析,说明要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除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外,改进农产品的包装设计、提高农产品的包装价值,无疑是更为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作为特定政治共同体中平等的政治主体的民主实现形式,可以促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增进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党协商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形式,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场所。民主党派可以通过人民政协实现与共产党合作协商,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应通过健全政协平台,完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机制,丰富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5.
聂亚珍 《新东方》2007,(8):58-60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转移模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模式,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培养的高中级农业技术人才累计达247万人,但至今尚在农村第一线工作的仅有76.8万人。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拥有1名农业技术人才,而我国目前平均每百名劳动者只有科技人才0.023人,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0.049名科技人才,平均每7000头牧畜只有1名畜牧人才,平均203万亩草原只有1名牧业人才。这一高技术含量群体数量的低下,说明新型农民仍是农村稀缺资源,农村实用人才短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乏力的根本原因。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关键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又不相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