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聘用保证     
谈聘用保证邓自力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合同聘用制已广泛成为社会的用人形式,尤其在临时和短期聘用中,以保证为内容的担保形式也已在企业劳动合同中大量存在,由它引起的法律问题,无疑也是法学界所面临的需要及时解决的课题。一、聘用保证的特性和成立聘用...  相似文献   
2.
合议庭的组成形式是功能理性的反映,但在实践中其功能则难以强化,有必要从改变审批制、集体参与一贯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论租赁经营的诉讼主体资格邓自力一、租赁经营的一般诉讼主体资格从传统民法看,租赁系当事人约定,一方以物租与他人使用收益,他方交付租金的合同,是诺成、双务、有偿性合同,其标的是物,包括有形和无形财产。承租人有占有租赁物上的使用和收益的权能。而租赁经营是租...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民事再审程序的基本构造。(一)现行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再审在我国称审判监督程序,这是从前苏联民事诉讼学中借鉴而来的。其核心是要在诉讼程序上贯穿“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立法思想。可见,审判监督程序的基本的理论基础,是为了纠正原审生效裁判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方面的“错误”,且法院和检察机关随时都可以提起再审程序,以求实体裁判结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5.
论租赁经营的诉讼主体资格谭绍瑜,邓自力一、租赁经营的一般诉讼主体资格租赁经营是租赁合同的内容之一,也称企业租赁,是指在不改变企业性质的条件下将所有权分离,使有权主体将企业租与他人使用收益,他方交付租金的合同。无论是个人承租、合伙承租还是全员承租、企业...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试行)》)第3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9条规定了“企业法人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还债,债务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还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破产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解释,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指:1.债务的清偿期限已经届满;2债权人已要求清偿;3.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债务人停止支付到期债务…  相似文献   
7.
论判决理由的因果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自力 《法学家》2000,(6):93-97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入,人民法院制作判决书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司法公正的价值要求相比,现通行的判决文书又显粗糙、简单,尤其是判决理由部分过于程式化,而疏于制作上的文理、法理,由此无端导致申诉、缠诉以至"执行难".①为此,笔者以判决制作中理由的因果逻辑为题,略述管见,以期司法同仁和学界师长匡正.  相似文献   
8.
情事变更原则在预售商品房纠纷中的适用邓自力情事变更原则是指产生效力的法律行为或事实的基础和环境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了当事人预料不到的变更,如果仍使其发生原有的效力则显失公平,而应根据公平和诚信的法律价值目标重新调整其行为或事实中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9.
谈票据保证     
<正> 一、票据保证及特征票据保证系指以票据的第三人或在票据上签名的当事人,以担保特定票据债务人履行票据债务为目的,在票据或誊本上所为的附属票据行为。关于票据保证制度,各国立法例不尽相同。在英国法例中并没有专设票据保证条文,美国的《统一商法典·票据编》中有票据保证条款,但无专章。而在大陆法系各国的票据法除背书外,通常均另有保证的专章,规定票据的债务,得由保证人保证,并规定票据付款,得由保证人为其担保。我国  相似文献   
10.
论日本公司合并购买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近年来,法学界就公司所发生的合并、购买和营业转让这类重要性问题的研究不多见。本文拟就日本公司合并、购买和营业转让的发展及规范性运作作一讨论,为我国完善该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一、现代日本公司合并、购买的发展概况 在日本,公司的合并、购买和营业转让状况虽不及美国那般涨势明显,但自1965年后上升幅度较大,因该国当时的经济背景主要以“重化学工业”为目标的产业结构高度化。1967年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除了今后国内外经济情势有急剧的变化外,应当在诸多产业领域里实施对内投资的自由化。”由此该国迅速形成了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因而也使各公司在谋求资本、贸易、外汇自由化下,进而逐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当时产业的急速增加,劳动力、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增大以及各种租金额增高等因素影响,各公司不得不调整自身结构来适应国际经济整体形势的合理化经营,由此也使公司合并购买和营业转让风云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