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种运动首尾相接,大小相迭,接连不断,成为区别于当代其他各国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这众多的运动中,大多数都与反对官僚主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与此相对应的是,官僚主义也是毛泽东建国以后批评得最多、最严厉的少数几个对象之一。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强烈、多方面地影响着新中国的历史,也引起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广泛关注,并曾受到西方各国一些左派理论家的高度评价。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打开了在新时期反腐倡廉和反对官僚主义的新思路。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分析,预言无产阶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全室同志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召开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会。大家一致认为,江泽民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辉煌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地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我国在新世纪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更是我们研究和宣传党史的指南。现将我室几位领导同志和研究人员的学习体会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党史学科领域,应当鼓励和支持理论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联系几十年来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勇于探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郑谦这篇文章,从横向进行比较,将中国的改革放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的宏观范围去研究,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很有启发。作为学术探讨,一家之言,缺失难免,还望党史界的同志多多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4.
郑谦 《北京党史》2011,(6):57-5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第二卷)》(以下简称《北京二卷》)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读后感到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郑谦 《党的文献》2004,(2):94-95
邓小平在1985年一次讲话中谈到,其实改革在1975年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叫整顿.乍听起来,这个判断似乎令人费解.1975年,不正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九个年头吗?在那个极左思潮泛滥的动乱年代,竟会有中国未来改革的幼芽在萌动?  相似文献   
6.
制度分析学派通过不同制度的交易费用状况的比较,对各种制度的特征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但是,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来说,由于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价值特征导致的交易费用的复杂性,不能在单一维度的视角下笼统地仅考虑费用的数量大小,由此来评判制度安排和公共决策的好坏.因为除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产生的交易费用以外,有相当一部分被视为诱发交易费用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体现和保证物品的公共性,这些费用表现为公共协商的成本和对损失方补偿的费用.试图从多种维度对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交易费用进行分析,不仅对信息不对称如何产生交易费用进行了描述,还对公共协商和对损失方补偿产生的费用所表现出的公共性价值进行了解析;并借用了公共选择学派的广义宪政经济学理论,探讨了交易费用的最优解;最后倡导建立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公共物品供给的交易费用现.  相似文献   
7.
细考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内容及巨大的历史作用,联系到20世纪50年代党的八大及其之后发生的重大变化,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类凭借理性的力量迅速、广泛地改变着客体世界。人类在为自己所征服和驾驭的自然力兴奋不已的同时,却又越来越严重地被日益尖锐化了的人的异化问题所困扰。在高度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思考着诸如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的生存意义、人类的命运、现代经济价值取向中人的尺度,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等一系列问题。本世纪初以来,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勃兴便是这种忧虑在感情上的渲泄和在理论上的思考。虽然西方现代人本主义诸多流派在某些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对人的主体性的研究和关注,但仅就他们把个人的主体性作为整个理论框架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点来看,东方文明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就显示出更多的潜力。人类注定要带着这个困扰了自己百余年的难题进入一个更加难以捉摸的新世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理由自信,面对着这个跨世纪的难题,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这是他们对人类前途保持乐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多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曾给中国文学史贡献过杰出的作家、优秀的作品。记得革命导师恩格斯曾说过,就是经济上后进的民族,在哲学方面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其实不仅哲学,文学也是如此。一般地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各少数民族过去在经济上较汉族是要落后些,可是在文学的某些方面却反而处于优先地位。例如神话、史诗、长篇叙事诗……等,在汉族文学中,不是完全缺少,就是只有零星片断,可是在少数民族文学中,这类作品却无比丰  相似文献   
10.
1885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讲过一句话:“……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同志们,我们就是做这转化工作的。”尽管两者写作、讲话的背景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是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对转化的意义和地位的认识却是息息相通的。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