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问政对政府决策、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认识存在误区、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自由缺乏有效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相关制度环境缺失等问题。因此,强化政府引导、推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提升领导干部对网络的认识与应对能力,培育公民有序理性参与网络问政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作为言语行为的是非和价值判断依据,评价标准的探讨与确立对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的规范化、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学科的科学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评价标准是一个内舍三个不同层次的标准体系:根本标准、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根本标准具有最高权威,基本标准对具体标准有指导和统摄作用,而具体标准则是基本标准的衍生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规划区域内高校外语专业布局,是专业建设科学化、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步骤.以温州地区5所高校为例,对外语专业布局进行调研,发现语种覆盖不广、专业方向设置缺乏个性、高层次外语人才培养规模较小是温州地区外语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从而提出拓宽语种宽度、打造专业特色、扩大急需专业培养规模等布局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德仿  黄雪英 《前沿》2005,(8):134-137
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但它的存在,又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情感计算系基于目前的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人类此前未用科学描述过的情绪、感情等“主观”内容作出相对理性、精确分析乃至预测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毫无疑问让行政治理迭代、高效,突出表现在催生跨物理空间的新治理场景、实现高精度的治理对象侧写、转型智慧型的行政治理模式等。但是,行政治理的无序利用将会产生至少三个层面的风险:因技术限度造成了无法产生对于治理来说所需要的精确性、因技术本身的要求产生对信息权等基本人权侵犯的高度风险以及因技术的不当应用造成的公权力扩张之风险。有鉴于此,应当基于法治精神实现情感计算技术之于行政治理应用中的内部和外部规制。内部规制上,将个人信息权益等作为保障核心并融入伦理原则形成情感计算的行动方案;外部规制上,搭建风险预防框架并确立规范、价值上的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逐渐凸显。文章从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入手,探讨了我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推进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生育权之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人格权而非身份权。所有的自然人都平等地享有这种权利。它的内容包括生育的自由、不生育的自由以及选择生育方式的自由。生育权的实现以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为基础并有相应的救济机制,但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王其辉  黄雪英 《传承》2009,(14):56-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黄雪英  王其辉 《传承》2009,(20):64-65
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青少年即将大量迈进大学,高校对这些"90后"大学生该如何开展性婚恋观教育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90后"这一代的成长环境及其自身特点入手,初步提出了高校性婚恋观教育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