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冯寿林  冯小林 《前沿》2012,(14):51-52
西方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及各流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构成了实证主义关联的全貌.结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与实证主义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就相同点而言:两者在本体论的基础上都坚持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在认识对象上,两者对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认识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对历史的影响上,两者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不同点有: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实证主义是在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基础上,主张经验知识是唯一的来源,与只重视理论的分析形成鲜明对比,弥补了过去理论分析者的经验不足;天人合一观,是古人在对自然了解不足基础上产生的充满敬畏之心的表现,对中国后人的认识论的影响是只重视实际的经验事实的分析,对世界的把握只习惯于自身的经验体悟,而不是推理和对自然现象进行条分缕析的科学探究,形式逻辑不发达.两者对目前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供了必需的思维观念.  相似文献   
2.
文化,不仅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把人与动物相区别开来,而且不同社会的文化对其社会成员的人格、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文化的变动也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格变化和心理变化。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大变革时期,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广泛,这种交流、变化必然会在人们心理掀起波澜,从而打破人们已有的心理平衡,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文化不适应症就是由文化的差异性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表现可描述为四个阶段。为克服文化不适应症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小林  胡宜 《前沿》2012,(9):8-11
社会学在新中国的60年,经历了一个被取消—恢复—重建和初步发展繁荣的曲折历程。回顾社会学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学以及把我国社会学建设成为什么样的社会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对中国社会学的未来发展做了一些理论上的思考,指出中国社会学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学要建设和发展,必须寻找自己的发展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路径,建构具有中国本土主体特征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就业歧视现象比比皆是,究其类别主要有性别歧视、体格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和制度歧视.就业歧视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消除就业歧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制定我国反就业歧视法的可行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来看,还是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在要求来看,都有必要用法的形式对就业歧视行为实行制止和限制。因此,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不但有党的现行方针政策的指导,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并且有我国宪法和法律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