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健康(卫生)服务体系又是其重中之重。农村健康服务体系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摆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以下简称NHS)几经改革,最终确立了"政府主导下的有限市场"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环境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热浪、干旱、洪水和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地震、火山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无序发展,加之传统的"烧芭"习俗等原因,也严重损害了印度尼西亚的环境甚至波及周边国家,成为跨国问题。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灾害,印度尼西亚政府积极投身于全球环境治理之中,提出各种治理环境的主张,出台各类环境政策,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灾害预防和灾害管理合作。印度尼西亚的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模式及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巨大推动力,其中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连接着科研机构与农民的生产,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外普遍存在着四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以政府农业部门为主体的推广模式,以大学(农学院)为中心的推广模式,以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推广模式和商业市场化推广模式。总结分析这些推广模式,为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了人的培养、融资途径、科研和推广主体多元化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日本与南太岛国的关系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日本借由日本与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PALM)机制,积极参与南太地区事务,不断巩固和拓展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进一步强化了南太岛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对它的依赖。日本在相关国家的所作所为,有着遏制和弱化中国在南太地区快速上升的影响力的主观意图。中国在这一地区具有长期开展合作的基础和广泛的战略利益。有鉴于此,中国应加快建立本国与南太岛国领导人峰会机制,构建双边对话的顶层设计;加强"一带一路"南太支线的建设,为南太岛国提供亟需的公共产品;建立中日在南太问题上的对话协调机制,妥善处理与日本在该地区的战略摩擦,为打造一个繁荣、稳定、开放的南太平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界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无政府状态假定密不可分,但无政府状态假定的樊篱限制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空间。自20世纪末始,一批学者开始超越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假定并对之重新进行解读,他们要么根本否认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存在;要么重新评判无政府状态的价值,对无政府状态的强势逻辑进行了修正;要么完全抛弃无政府状态的基本假定,提出了新的研究路径。这些解读既存在问题,也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资本、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国家间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交融,各国外交战略的利益重合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从本国现实利益出发,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务实外交方兴未艾。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执政后,在坚持自苏西洛总统以来印尼"全方位外交"的基础上,推行务实外交,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务实外交以经济外交为中心,夯实以东盟为中心的中等强国多边外交舞台,着力推行人文外交和海洋外交,努力将印尼打造成为地区领袖国家,有效提高印尼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深化印尼同域内、域外各国的外交关系,推动了印尼外交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太平洋岛国地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关系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新时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人文交流、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存在广阔合作空间。太平洋岛国泛指南太平洋中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外的其他岛屿国家,具体包括斐济、萨摩亚、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所罗门群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是指世界各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共同目标,相互间及与自然环境间处于对称平衡、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状态。它在立意上是顺势性和济世性的统一;在内容上是普世性和渐进性的统一;在实践上是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和谐世界具有整体性、制度性、均衡性、自洽性和开放性五大品质。和谐世界的涵义及其品质决定了中国在参与建设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应坚持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核心目标不动摇,贯彻循序渐进的方针和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改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非洲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层级,非洲在总体上处于国际体系的边缘,而中国处于国际体系的上过渡区。中非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但从国际体系层次而言,这些合作还是初步的,有待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中国应将中非合作纳入现存国际体系内,从五个方面着手应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有影响和最有解释力的一种理论,它关于国际合作的深刻思想对将要构建的国际合作理论是应该得到批判性借鉴的.对于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合作观,我们要进行批判性的解读,既不能完全肯定,更不能全盘否定.既要看到它合理性和相当深刻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它局限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