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法律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关于适用刑事回避的理由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的四种回避理由,存在明显不足,还应当明确规定:(一)系本案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近亲属的。(二)与本案被害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因为,被害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如果司法人员是本案被害人,就不能保证公正断案。或者,司法人员是被害人的近亲属的,也有可能失去公正立场,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处理。即使他能够公正地处理案件,也不能消除被告人一方和群众心中的疑虑,于诉讼进展不利,并可能影响诉讼结果的权威性,如果司法人员与本案被害人有其他关系就可能影响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鉴定“两结合”管理模式的精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司法鉴定实行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两结合"的管理模式,简称为"两结合"管理模式。研究,揭示这种管理模式的精髓,有助于深刻了解这种管理模式的内涵,理顺司法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这种管理模式,推动司法鉴定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解读司法鉴定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期以来,我国对司法鉴定人没有统一管理,鉴定人的资质没有统一标准可循。我国法律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但是确定"专门知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司法鉴定人具有解决案件中的"专门知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变成享有指派、聘请司法鉴定人的司法人员说了算。他们指派、聘请谁,谁就成了具有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专门知识"。于是不具有相  相似文献   
4.
1990年9月30日晚,郑某(男,21岁)在某县城关红星酒店305房朝窗外小便,被在场的青年吴某批评。郑非但不接受,反而指责吴某:“你管什么闲事”,并动手殴打吴。在场的王某等人急忙劝阻。次日凌晨2时许,郑窜到吴住的客房内,把吴从床上喊起来,对吴进行搜身,搜走收款的收据数张(共价值200余元),上海牌手表一块,后要吴拿400元钱赎回上述东西。10月8日晚上,郑某又在红星酒店遇见吴某,即向吴索要“赎金”。吴说:“我没有钱”,郑即寻畔打架,又被在场的王某劝阻。10月19日上午九时许,郑在红星酒店三楼遇到王某,即要王去找吴某,王说:“吴已回家去,找不到,”郑即以王插手他与吴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以来,民营司法鉴定机构得到蓬勃发展,在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不再设立司法鉴定机构,以及侦查机关的司法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的情况下,民营机构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有的做大做强,有的还在为生存而挣扎,民营司法鉴定机构面临挑战。民营司法鉴定机构的发展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6.
略论提高司法鉴定意见权威性——以刑事诉讼为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贯彻和执行,在实践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司法鉴定意见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以刑事诉讼为视野,提高司法鉴定意见的权威性:一是完善鉴定人准入制度;二是建立科学的司法鉴定程序;三是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四是建立鉴定意见审查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立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陪审制度是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9月16日,李鹏委员长就“陪审员”问题专门发表讲话,肖扬院长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继续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员的推荐、任职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审判工作中的作用”;在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五年改革纲要》中,把“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发展目标之一。最近,最高人民法院也有对陪审员问题专门进行立法的动向。在此,笔者拟对我国陪审制立法完善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关于陪审制的定位问题我们认为,陪审员不是法官,也…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的转型,民众权利意识的勃兴,诸多新型的社会纠纷不断涌现.但或因为法的滞后,或因为法范式的不完全,这些纠纷并不为现行法律所调整,法院对此类纠纷也多以"法无明文规定"而拒之.本文试从维护社会进展和法院解决纠纷的本质出发,论述司法积极主义的相关理论,探讨其在我国可取性、必要性和进路.  相似文献   
9.
略论重新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司法鉴定中的重新鉴定,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于重新鉴定虽有褒者,但贬者声音更为强烈。重新鉴定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消极方面。正确地认识重新鉴定,充分利用其积极性,防止消极作用的出现,成为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11月初,我在重庆调研时,就司法鉴定管体制改革问题,专门采访了中国诉讼法学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徐静村教授。胡锡庆:徐教授您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颁布后,我国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决定》的规定,随即开展了对于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进行登记管理的工作。今年十月一日起《,决定》正式开始施行。但客观实际表明,司法实践还跟不上鉴定管理体制的这种变化。您认为在这个体制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徐教授: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公安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急切关注。首先,公安司法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