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具有毫秒级的高分辨率,运用它能够对大脑内稍纵即逝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分程分析,在探索人格形成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用事件相关电位指标来评价人格,也较人格量表更为客观。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Brebner-Cooper、Gray、C loninger、“大五”四种人格理论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马基雅弗利主义是一种操纵他人、不择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人格特质.结构启动、工作卷入、控制点等变量调节着马基雅弗利主义对绩效的作用.马基雅弗利主义降低着人们的道德取向,但无助于社会经济成功.马基雅弗利主义是一种跨文化存在.未来的研究应开发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内隐测量、使用元分析整合相关研究成果、引入高级统计技术以探讨马基雅弗利主义与绩效关系和加强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静修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界很早便注重对静修的研究,根据Roger Walsh等人的报告,静修可能导致很多好处,在生理方面,它能降低觉醒程度,增进大脑半球不同区域的同步性;在心理方面,它能促进放检,解除 催眠状态,以及促进领悟,自我理解和自我控制技能的发展,概括地说,就是有助于人的成长。高级的静修还有助于超个人目标的实现,但将静修用于心理治疗,还应该注意预防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内部工作模型是Bowlby依恋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研究者就其内容、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的认知、情感机制、行为策略、与依恋风格个体差异的关系等方面提出大量的理论假设,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由于发展的不成熟,该领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内部工作模型是以层级形式组织的多层多维模型,相关证据也证实了不同内部工作模型的存在,也指出了它们的相关关系,但对于内部工作模型的具体组织形式,研究者迄今并没有给出准确的论述.就内部工作模型的作用机制而言,现有的研究多以概括水平的工作模型为研究对象,并未明确具体水平的工作模型对依恋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超个人心理学提出了一种最具包容性的人性模式,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上,它提出了一种对象中心论的最具开放性的方法论模式;在心理学的任务问题上。它提出了一种最具综合性的理论与应用的模式;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取向上,它突破了科学主义的局限。不再将心理学定位于科学的架构内,而是定位于有关人性的知识的研究;在心理学的应用问题上,它发展了新的心理治疗技术,拓展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崇尚宁静、和谐,追求超越和神圣的精神生活样式。以抗衡那种喧嚣的、浮躁的、物质利益至上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社会层面谈论幸福的基本认识 第一,基本收入是幸福的首要条件。整体而言,穷人的幸福感比富人低,穷国国民幸福感比富国国民低。当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增加收入就会增加幸福感。当一个国家的低收入群体很大的时候,增加他们的收入会显著导致整个国民幸福感的提高。我们在武汉市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