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制作的录音、录像应归属哪种证据类型及证明力大小等问题值得研究。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制作录音、录像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并具有相应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新时期社会矛盾语境中的检察职能定位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仍然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首要任务。检察机关应当积极主动、顺势而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以回应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一)当前社会矛盾的时代特征1.矛盾类型的多元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入发展,因利益关系调整而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处于不同利益区位上的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诉求和价值选择,并因此诱发诸多不同类型的社会矛盾。检察工作领域的社会矛盾也已由过去的单一型演变成为集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多种因素参杂的复杂型,既涉及司法裁判领域,又涉及经济利益、社会管理等领域,涵盖了社会保障、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等内容,且均与群众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甲房地产有限公司(国有公司)开发乾弘佳园地产项目。董事会决议规定,承揽乾弘佳园配套工程建设等与该项目形成业务关系的"关系户",可以在总额为100万元的幅度内给予明折明扣。徐某系甲公司董事长、总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进行录音、录像、其作为证据在具体运用中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如该种证据属刑诉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中的哪一种;如证明力如何刑判,其制作时应遵循哪些法定程序等等,结合办案实践,笔者试对其中若干法律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检察建议是检察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文书。作为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纠正错误、堵漏建制、预防犯罪以及弘扬社会正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政法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实践中不少检察建议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对检察建议的法理基础、性质地位、功能定位等的认识还未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 ,对刑事案件执行通知书的送达期限应由司法解释尽快明确规定。具体可根据以下原则掌握 :1、沪高发 [1995]2 4号《关于本市人民法院送达刑事案件执行通知书情况的通报》中规定 :人民法院应在判决后l5日内 ,将刑事案件的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送达看守所 ,至迟不得超过 30日。因此 ,参照这一规定 ,对单纯的刑事案件执行通知书送达 ,原则上应在判决生效后立即送达看守所 ,一般情况下应掌握在判决生效之日起的l5日内送达 ,至迟不得超过 30日。2、执行通知书是刑罚执行的依据 ,对于被并处罚金刑的犯罪分子 ,不能因为罚金交纳的迟滞…  相似文献   
7.
对《刑法修正案(六)》第10条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六)》第10条的适用应解决罪名的确认,要注意分清本罪与相关行为的界限,对本罪的既遂标准及与相关犯罪的竞合问题也应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一、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内涵(一)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意义刑罚执行作为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阶段,肩负着最终实现刑罚目的的使命。刑罚执行,是指有行刑权的司法机关依法将有效刑事裁判确定的刑罚内容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所谓刑罚执行的法律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裁定的执行情况以及刑事执行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监督。检察机关依法对刑罚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有利于保障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正确执行,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有利于减少重新犯罪的发生,推动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遗忘物与遗失物有重大区别。要结合“脱离持有”本质、物主和拾得者对财物实际控制状况、认知程度综合判断是否属于遗忘物。侵占代为保管他人财物与盗窃罪的区分在于财物的代为保管关系是否存在。当财物并非由所有人实际控制,处于行为人控制下,行为人借机将财物占为已有的,应结合财物的种类、性质、形状、所处的位置以及人们的社会观念、物与场所结合关系、物与物结合关系、人与财物之间的关系等作为司法适用的具体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侵占罪司法适用若干疑难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非法占为己有,主观上必须有易合法持有为不法所有的意图,客观上必须具有以物之所有人身份自居的行为。对于上下、主从者之间的占有归属,应区分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包装物、封缄物的占有,一般而言,应采受托人占有说,即不管受托者是取得被包装物、封缄物的整体,还是抽取其中的内容物,都应该定为侵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