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刘会新  ;武东生 《求索》2007,(8):148-150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以来,被尊奉为亚圣,其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心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孟子的“人道”论为核心,阐述了孟子的人生哲学,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其对当今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完善和强化党内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是执政党自身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党内监督,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需要 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在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什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疑处在重要岗位,手中握有一定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经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4.
传统儒家士人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礼治"的社会,而"教化"则是这一理想的实践层面。通过"教化"移风易俗,建立一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社会秩序,一直是儒家所追求的"道"。道德与政统在意识形态层面的结合,对王权构成一定的调节,但王权的专制性决定了它注定要超越这种调节,成为用于意识形态控制的政治化儒家道德符号,这不是儒家知识分子教化政治的本意。儒家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在王权政治下从来都是有限的,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古代儒士阶层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道"——一个沉浸在礼乐之中的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刘会新 《前沿》2008,3(2):17-19
和谐社会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进程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互动共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特别是其中有关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和谐社会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揭示其必要性及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会新 《世纪桥》2007,(2):11-12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和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特点以及它与公有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做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