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重要政治理想.礼乐文化通过礼乐实践来培养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操,以此来达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和谐.与修、齐、治、平中以“修身”为基础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如出一辙.在礼乐文化体系下,礼与乐密切配合,在调节人心的同时和谐各种关系,既达到了修身的效果,又有着和谐秩序的作用.礼乐文化正是儒家实现修、齐、治、平政治理想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而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又是礼乐文化教化功能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儒学史上,周公、孔子的关系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周公"以德配天",在获得并试图保存政权、否定有常天命的前提下,以道德论证和捍卫权力;然而由于天人关系为王权阻隔,以致天人不通,道德沦为权力的附庸.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突破性地"以仁释礼",翻转道德与权力的关系,以道德评判和制约权力,并跨越王权,以仁心沟通天命,重建天人关系.周公建制、孔子立言,儒家形而上学与政治哲学之格局基本形成,两圣可谓双峰并峙、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3.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扬弃,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并赋予了时代的新意;它对中西方不同政治取向进行了整合,开启了兼综德治政治与法治政治优势的新思路,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人提出儒家文化成功地制约了专制王权,但对此却没有做任何论证。然而大量史实证明,儒家文化具有两重性——加强王权的层面和制约王权的层面,儒者也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种。古代帝王正是在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儒家士大夫帮助下,利用儒家文化中他们所需要的那部分成功地加强了皇权,并且运用手中强有力的大权,成功地抵制了儒家文化对他们的制约。正因如此,中国的专制权力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强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现阶段确立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方略,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我认为,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我们又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历史上的治国之道,有德治主义和法治主义的区别,但德治主义没有完全排斥法治的作用,法治主义同样也没有彻底否定德治的价值。早在西周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具有了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自觉意识。将“德“推崇为治国首要条件的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把道德教化作为治国之本。“德,国之基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实际上,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崇尚道德教化的同时,也极为重视法治。孔子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帆涛 《创造》2003,(7):48-49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派别,它们相互影响,对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产生了很大作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是自西汉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儒家强调“人性善”,而人的“善性”主要由“圣贤君子”来体现、发掘、弘扬;当“小人”没有行“善”的自觉时,就要由“君子”来教化;在“教化”失效时,就得靠政治权力来强治。这样就走向了以道德立国,把道德政治化、刑律化的道路,使中国社会陷入了“人治下的法治”、政治伦理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恶性伤害事件一再地拷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个体内在"德性"的塑造,却忽视了"德性人"在现代社会中应首先作为社会人而存在。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人"也是"法治人"。因此,兼顾制度教化与德性培养,塑造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和"道德人格",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在强调制度教化的前提下凸显制度的道德属性,并且积极推进德性培养的制度化,是今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黄长安 《求索》2012,(1):124-126
孔子在一个"礼崩乐坏,文质分裂"时代中,想要重构礼乐的制度,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周公制礼乐降低了礼乐文化的传统巫术色彩,孔子对礼乐文化的重构,则是是从自己对社会,对人的理想追求出发,强调音乐的娱乐审美功用和社会政治功用。本文分析了孔子的音乐精神娱乐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的一些内容,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对音乐极为痴迷,但是,孔子强调音乐的娱乐功能的同时,也否认音乐并不是享乐的,而是有着个人教化作用和治理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中国,《孝经》不仅只是工具价值层面的蒙学读物,还担负着儒家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教化社会的重任。本文因此选择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孝经》的政治思想进行解读。《孝经》政治论证的逻辑起点是孝道。孝道来源于人性,能教人去私意生公心。孝道还是宇宙秩序的内在属性,是沟通天人的具体途径。《孝经》推崇孝道,因而强调对应于名分的责任和礼乐教化,但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有深刻的认识,不放弃刑罚,对君主处处加以限制和约束。孝道既是儒家全部思想展开的基础,也是儒家教化的下手处。《孝经》虽短,却从中可以窥见儒家全部思想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儒家对自然的道德观照规定了文艺的主要功能在于教化,在于感染人心。我们常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同儒家的文艺观是接近的。人与自然从情感上获得勾通,是人们长期追求自我解放的结果。从理论上说明这一问题,也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儒家最早的对艺术理论作出系统总结的经典是《乐记》。《乐记》从道德角度观照天人关系的同时,涉及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乐记》讲“大乐与天地同和”,“乐  相似文献   

12.
舆论对佩带"五道杠"的少先队员褒贬不一,评价取向发生了很大分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如何理性看待"90后"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及其政治理想追求,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遵循青少年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积极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对于儒家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目前业已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然而,其解读的合理性值得研究。儒家政治理想对于性命之学的高度看重,和马恩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物质生产的理论聚焦,其实是很难被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之中的。一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儒学原始信息的儒家思想"唯物化"方案,将不得不诉诸于演化论与认知科学等新兴科学对于人类道德直觉产生机制的唯物主义说明——但即使是这个方案,也很难解释这种继承于采集—狩猎时代的基于直觉的道德主义,如何可能在信息海量增长的工业或后工业环境中,继续具有适应性。因此,作为"内圣之学"的儒家道德学说对于公共政治领域的延展力,切不可被片面高估。  相似文献   

14.
王琳琳 《传承》2010,(6):120-121
政治制度公正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孜孜追寻的理想目标,休谟有一个著名的"无赖假设"以人性恶为基准,作为其进行政治制度设计的前提,而中国则以道德诉求为手段,典型的"内圣外王"的儒家政治思想。前者为了避恶,后者则要求政治道德之"善",各有所长。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取两者的中间状态,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5.
于欣 《前沿》2008,(7):180-181
《太平经》作为早期道教经典,杂揉了天命论、天人感应、神仙方术等神秘主义内容,但其关于“德”的思想“以至道要德力教化愚人”,特别凸显了臣民之德在德治实施中的重要性和对臣民进行道德教化的必要性,表现出了同儒家德论传统之间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6.
政治制度公正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孜孜追寻的理想目标,休谟有一个著名的"无赖假设"以人性恶为基准,作为其进行政治制度设计的前提,而中国则以道德诉求为手段,典型的"内圣外王"的儒家政治思想.前者为了避恶,后者则要求政治道德之"善",各有所长.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取两者的中间状态,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儒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经纶天下的气概,积极探索着治国安邦、平治天下的政治良策。他们在建构自己独特的政治学说———伦理政治时,将"以德配天"、"亲亲尊尊"、"德治仁政"、"天下一家"等作为政治道德的核心理念。这些政治道德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先秦儒家政治道德理念有先天的缺陷和致命的弱点,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丁烜红 《人民论坛》2014,(11):182-184
儒家的人本主义强调了人自身的重要性,可以给我国社会道德内涵建设提供裨益.儒家的政治伦理追求仁君,以民为贵,这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领导干部道德素养是相通的.儒家见利思义的人和理念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成功地避免了程朱理学的空洞说教,继承和发展了王船山思想,其"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来自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曾国藩一生追求本源,道德自我完善的脚步永不停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使之成为封建社会完美的道德榜样。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人本主义强调了人自身的重要性,可以给我国社会道德内涵建设提供裨益。儒家的政治伦理追求仁君,以民为贵,这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领导干部道德素养是相通的。儒家见利思义的人和理念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