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应该凸现五个重点问题:新发展体系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问题;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创建和谐社会问题。“十一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以政府改革为重点,上下内外联动创新”为框架思路,上改政府管理体制,下改微观关键领域,内创人本型发展体制,外创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许多方面到了突破瓶颈的关头,“十一五”需从三个路径对既有改革进行创新层面的提升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战略提升”的关键时期。客观评价此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对未来“十一五”时期进行可行的路径选择, 对于中国的未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对于“十一五”期间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框架,我想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围绕人本和协调发展中国体系改革。第二,围绕职能转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三,围绕产权制度推进微观关键领域的改革。第四,围绕参与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来推进涉外体制的改革。下面我依据以上这四条作一个比较扼要的分析。首先谈第一个问题,就是围绕着“人本”和“协调”来推进发展体系方面的改革。大家知道,上一个世纪90年代所涉及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并没有或者说尚没有把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来…  相似文献   
4.
推进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战略性制度破除转向战略性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此前二十几年的改革,从制度层面讲可以说是且破且立、以破为主,在破中初建制度框架的阶段;而下一阶段,也即“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面临继破继立,以立为主,使制度框架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虽然这些年中国经济领域的制度性变革取得不小进展,但从总的来看,推进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协调度还不尽如人意。有些改革至今仍处于“胶着”和僵滞状态,尤其对其中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干扰缺乏突破力,不少深层问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体制性复归观  相似文献   
5.
常修泽 《学习月刊》2011,(11):18-19
练好科研基本功要把握好四个环节。我将其归结为"四字诀":读、述、评、著。一、"读"读什么?第一,读国内同专业的老中青学者的专业著作,特别是年轻人写的著作。年轻人在书里有一些新思想。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模式是可以多样化的,我把它叫做"历史的多样性"。这是研究有中国特点发展模式的基本背景。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国正在探索一种有特点的发展模式,如果能在本世纪前20年取得历史性的阶段成果,那么,将会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多样性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关改革的几个主要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剑阁: 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对于中国27年的改革,到底怎么总结? 既然是总结,就要分析得失,褒扬和批评都在情理之中,但是立足点很重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因为正如前面所说,这是从我国过去经济发展的实践、特别是从无数惨痛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允许发展"到"大力发展",这一重要政策变化将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内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 从现实角度来看,坚持以人为本是摆脱以GDP增长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我国提出“转方式”并非自今日始。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0多年来,“转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看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深层根源在于,旧的发展理念和体制还在惯性运作。这里的要害就在于过度看重GDP的增长,甚至将其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0.
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由注重"物"到注重"人"是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