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脉,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面对并给予解决的政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高度论述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从理论上构建了改善民生的战略框架,从政策上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改善民生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民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关注民生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为积极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情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立场;始终贴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共五大极大推进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明确提出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对党的各级领导层的监督;严肃党纪、设立党的监察委员会,对党员实施有效监督.尽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共五大关于纪律检查工作的有些做法并没有在实践中践行,但仍不失为一种探索,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向全党发出了"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的号召,从理论上提出了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框架,并从实践层面采取了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具体措施.考察新时期邓小平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与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瞿晓琳 《党史文苑》2011,(10):28-30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向全党发出了"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的号召,从理论上提出了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框架,并从实践层面采取了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具体措施。考察新时期邓小平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与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中共五大对党的组织建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明确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始改变五大前党内极不民主的状况:建立党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制度,为维护党的一致和权威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扩大了中央委员会,为中国革命选拔了一大批栋粱之材,尤其是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包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生产力以奠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和防止两极分化,从分配环节确保人民物质利益的实现;保持国家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环境.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围绕着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而展开,辩证观察和处理人民生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着力点在于解决温饱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然而.仅从这一点来把邓小平理论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厚根基”.显然在逻辑上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更应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体结构来看邓小平理论的“根基地位”.  相似文献   
10.
瞿晓琳 《党史文苑》2010,(6):4-7,16
民生决定民心.民生状况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政权的兴亡.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政权,历史上许多政权的得失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都证实了这个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