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
程彦武 《长白学刊》2010,(4):155-159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近代没有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自身特质中缺乏现代化的质料。传统文化缺乏民主与科学,西人之长吾人之短基于此。于是他提出了走上现代化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但最后都落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模式的抉择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价值与真理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生命活动领域的两项基本目的追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自觉意识和运用。价值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生存活动所必然形成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关系之中。真理的本质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是有价值的,对价值的认识又具有真理性,价值是否有真理性,真理是否是真理,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相似文献   
3.
新理学是相对旧理学而方的,冯友兰利用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方法,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改造,使之取得了崭新的面貌.程朱理学中的理、气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具有一定物质的理和气,而冯友兰对程朱的理、气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理气观.新理学是对旧理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价值与事实的关系其实就是"应如何"与"是如何"的关系。应如何即价值,是客体固有属性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属性,其存在依赖于主体;是如何即事实,是客体独自具有的属性,事实的存在不依赖主体。能否从事实判断、事实如何推导出价值判断、应该如何,这个难题是休谟提出来的。价值与真理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生命活动的两项基本目的追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主体价值与客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和运用。真理是有价值的,对价值的认识又具有真理性,价值是否有真理性,真理是否是真理,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相似文献   
5.
程彦武 《新长征》2010,(6):30-3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他一方面将哲学方法限于理性直觉思维领悟形上学的对象.这两种方法实际上都存在于新理学方法中,使新理学的方法理论成为一个正负结构的体系.正的方法,就是逻辑分析的方法,是由肯定达于肯定的方法,负的方法,就是直觉主义的方法,是由否定达于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乡镇社会治理结构中,代表公民精神需求的"象征空间"以及与政府管理行为相关的"制度性空间"存在不足与缺失,需要通过协调所在乡镇的公民与政府相关力量来解决,即政府的角色应转变为构思和建构一些明显具有完善社会公信力、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而公民力量的强化可以通过民主对话与参与生产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韩丹  程彦武 《长白学刊》2011,(6):129-132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论述,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民生问题的解决可以化解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化解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处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全面审视社会建设,其基本内容为培育有利于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结构和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程彦武 《新长征》2012,(1):10-11
党的十七届六中伞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足兴旧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事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自身之外的事物或现象所蕴含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往往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追求等形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