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形态的创造有其深刻的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和价值逻辑。就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深厚理论基础;就文化逻辑而言,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的丰富文化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就实践逻辑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植根的最为生动鲜活的实践源头;就价值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民立场"是《共产党宣言》最具生命力的本质内涵,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要秉持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贯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产党宣言》的"人民立场"集中体现在其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的实践路径和崇高的奋斗目标上。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共产党宣言》的"人民立场"思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致力于解决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丰富且深刻的意识形态价值意蕴。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超越了“资本中心论”的意识形态偏狭;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揭批了“普世价值论”的意识形态虚伪;以凝练价值共识、传播中国价值,批驳了“中国威胁论”的意识形态歪曲。从价值立场、价值实践和价值传播三重维度深入理解和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识形态价值意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推翻了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统治地位,创立了以人民主体思想为精髓与核心的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进程中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中国意蕴与时代内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把它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全过程。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