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君毅先生不满历来学者对《孟子》“口之于味”章之诠释,包括赵歧、朱子、戴震以及焦循等人见解,他采取“以孟解孟”方式自圆其说,并视自己的说法较前贤来得合理。做为孟子学的整体诠释,唐先生以大体统领小体,以德性带领食色,合口味之性与道德之性两者为一,此种做法相当正确。同时,在“大德不逾矩”情况下,做出容许“小德出入”的宽松解释,此亦为唐先生诠释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2.
“太极”一辞于《易经》所无,而于《易传》始言之,发展到了宋代的周濂溪有《太极图说》,其中的第一句,“无极而太极”是关键。往后的发展,对于“太极”及“无极而太极”两句常视为形式义,而不决定其内容,内容视各派系主张而有不同。各家常以自己的体系观之,故有不同诠释。如理学则视此“太极”只是理;心学则视此是心;气学则反对太极为气外“根源之物”。对于太极一概念的演进之研究,可以看出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宋明理学体系对太极概念的影响。本文即以此“太极”概念做为核心,进而把其中的观念之发展,一一述及之,并解析之,以阐明此概念于宋明理学中诠释之演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于熊十力与王船山之间的思想关连做一介绍,探讨熊先生的学问体系之中,有多少是承继于船山,又有多少不同于船山?主要可分为内圣与外王二学,或曰天德与王道。在外王学,熊先生敬佩船山,船山的夷夏之辨,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革命风潮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在内圣学,熊先生则偏爱“二王”――王船山与王阳明。然船山素来批评阳明之学,而熊先生归宗阳明,故熊先生有时宣称,船山晚年已自我修正而回归阳明,有时也会站在阳明立场而回批船山。熊先生的体系乃是归宗易学,即是“以乾(心)主坤(物)”、以心宰物,此又与船山的“乾坤并建”不同,也就常以自己体系而来批评船山。熊先生对船山学可说有褒有贬,本文试图分析这些褒贬内容与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先生之哲学建构中,主要以康德作为中、西学之交接点,尤其是道德实践这部分。牟先生晚年对王龙溪特别青睐,此是欲藉龙溪学而解决康德哲学之不足。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对应着真、善、美,牟先生亦逐一消化、吸收,并做出颇具份量之回应。牟先生深入剖析中西文化之优缺点,如提出“良知坎陷”以补中哲之不重知识,亦认为西哲于人生神妙之境有所缺乏,遂有藉龙溪学以为灵感之汲取。其所提点到的龙溪学,包括:无相(向)、无执、圆教等心学义理。就此而论,牟先生可称为“当代新心学”,为当代中西会通、建构之学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对牟宗三先生的孟子学做一介绍与述评,而聚焦于其对《告子上》的诠释,内容涉及孟告之辩。本文所采之文献资料系以牟先生之《圆善论》为主,而《孟子讲演录》为辅,前者较为精详,后者为学生上课整理稿,又前者大致可以综括后者。《圆善论》对于《告子上》的二十篇,做了十六篇的白话翻译以及义理阐发。至于《告子下》,牟先生则缺如,未做诠释。理由在于《告子上》前五章,几乎是《孟子》最难懂之处,而牟先生欲予以挑战,另一方面,也可说是孟、告之间是非对错症结之论辩(第五章由弟子代表老师接续论辩)。牟先生一直述解到十六章,此章所谈的天爵、人爵,正是《圆善论》主题,圆善主题为德福一致,天爵、人爵常对应着道德实践与福禄之间的关系,即是自由与幸福的关连。本文重点将放在《告子上》三、四、五章,因为这几章正是孟告之辩的展现,也是《孟子》全书最难之处。牟先生是以心学的方式来诠释《孟子》,此中,虽视朱子的诠释为正,而谓朱说亦有不足,未及“心即理”!然牟先生正是以心学的方式,而来吸收朱子格物致知之学,以及理、气二层存有的解释,这也是牟先生诠释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6.
学术道统之继承,概有其同之大端,亦不妨其稍异。朱子学兴起后,同时也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例如心学的陆象山、事功学派陈同甫、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等等。历来反对最力的心学派,与朱子同时代的有象山,明代有阳明,当代新儒家则以牟宗三先生为首。牟先生可谓心学家之集大成者,对朱子学的批评甚力。但笔者认为,牟先生的许多批评只是一种误解,可以进一步解消。本文试图让心学与理学两大派系之间作出对话,检视牟先生对朱子学的批评是否合理,又如果站在朱子学立场,是否能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7.
程门之谢上蔡一支,传至胡安国、胡宏父子,其中,胡宏曾做《知言》一书,后来引发“东南三贤”朱子、张栻、吕祖谦三人的书信论辩,论辩内容后经整理而为《〈知言〉疑义》。本文即对《〈知言〉疑义》一文进行探讨。透过《〈知言〉疑义》的研究,可以同时掌握包括胡宏等四人不同的思想大要。朱子早年受有胡宏“性体心用”影响,此时期概可称为“中和旧说”,然而到了《〈知言〉疑义》时,朱子已有“中和新说”的体悟,遂有以新说反对旧说的情形。至于张栻则多半附和于朱子,而吕祖谦较不同于朱、张二人,对于胡宏的《知言》能有一定的同情与理解。《〈知言〉疑义》共有八条,在此仅针对其中的第一条“尽心成性章”来做讨论,借以一窥四家各自的派系主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