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分析我国公路客运良好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公路客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加强公路客运建设的几点意见,并展望公路客运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长子延年:被捕后站着就义陈延年、陈乔年,生于安徽安庆。幼时,同在家乡求学,勤奋攻读。1915年,兄弟俩离开故乡到上海读书,与他们的父亲——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生活在一起。兄弟俩白天在外做工谋生,晚上睡在发行厅的地板上,艰难的生活使两人面黄肌瘦。既是姨又是后妈的高君曼见此情景不忍心,想让两个孩子在家里食宿。陈独秀却说:“妇人之仁,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叫他自创前途。”不久,两人都考入复旦大学。陈独秀每月只支付每人5元的生活费。兄弟二人在父亲的熏陶与严格管教下,很早便自立。1919年12月,在五四爱国运动的…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从创作至今已1000多年,是目前仍在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口耳相传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人公之一 ,H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凭着一纸印章齐全的担保合同走上法庭 ,最终却被法院判决驳回了对保证人的诉讼请求。明镜之下 ,遮人耳目之事确无隐身之处。一事情还得回溯到 1 998年 6月上旬的一天。H市颐年实业公司承包人曹某匆匆找到 H市王浩乡合作基金会冯主任 ,其一脸焦急的神色 ,称自己承包的公司为经营一批水泥急需用钱 ,向本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因为缺个保证人 ,所以特地赶来 ,无论如何请冯主任帮个忙。曹某说明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已经填好的合同递上。冯主任接过一看 ,只见合同书上写着 :自 1 998年 6月 5日起 ,贷款…  相似文献   
5.
周艳琼 《党史文苑》2006,(11):10-13
长子延年:被捕后站着就义 陈延年、陈乔年,生于安徽安庆.幼时,同在家乡求学,勤奋攻读.1915年,兄弟俩离开故乡到上海读书,与他们的父亲--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生活在一起.兄弟俩白天在外做工谋生,晚上睡在发行厅的地板上,艰难的生活使两人面黄肌瘦.既是姨又是后妈的高君曼见此情景不忍心,想让两个孩子在家里食宿.陈独秀却说:"妇人之仁,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叫他自创前途."  相似文献   
6.
拍板锵拍板,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河南  相似文献   
7.
人类遥远的影子——非洲艺术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鼓 非洲人与鼓的关系极为密切,每逢节日、婚丧、祭祀,人们总要击鼓,并且载歌载舞,鼓已经成为非洲人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非洲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刻也离不开鼓,因为有舞便有鼓,而非洲人是跳着舞来到这个世界,跳着舞生活劳作,又跳着舞离开人世的。 在非洲,制鼓是一个专门的行当,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制鼓工匠。掏空一节树干,然后蒙上兽皮,下端再安上三条木腿,一面鼓便制成了;也有用椰壳或葫芦制作的小鼓。非洲鼓中最大的要几个人才能抬动,最小的只要一个小手指就能拎起来。有一种鼓,约有1米多高,被誉为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税制结构改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世界各国都进行了较大的税制改革。其总的趋势是:以所得税为主体模式的发达国家普遍降低所得税,向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的税制模式方向转换。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改革,其基本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改革所得税,降低所得税的比重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税收理论界一直把所得税视为良税,而把流转税看作是落后的税种,所以,多数发达国家都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模式。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遇到了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周艳琼 《今日民族》2006,(12):35-38
先秦典籍《吕氏春秋》有一段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先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上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