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这不仅是价值导向,也是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在学习、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仍有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对这一体系心存困惑,具体表现为“无用论”、“无关论”以及“无为论”三方面思想障碍.这三个方面阻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实践.破除“三无论”思想障碍,要抓好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阐释”,解决好对待核心价值体系的“三冷三热”态度,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统摄、包容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学术界对于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给予了关注,并提出了各种观点,揭示社会科学研究中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关系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应确定的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性质,应持守的把握意识形态与社会科学关系的方式,以及应坚持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基础上、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等主张.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化建设的生态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贵 《求实》2003,(10):22-25
生态性是文化生来的一种特性 ,体现生态智慧是文化建设的一种内在要求。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所出现的反生态行为的污染现象 ,显示了文化建设中确立生态自觉的必要性。生态智慧在文化建设中的贯彻 ,有助于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健康、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儒家实学是儒学在思想内容上的学说化、在实际操作上的具体化、在价值目标上的明确化,其在宋代的恢复和兴起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宋代儒家恢复和建构实学过程中,往往将对佛教的排斥和批判作为他们展示、恢复、丰富、更新儒家实学的理由和资源。宋代儒家恢复儒家实学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通过对佛教本体论的批判和否定,以建构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本体论;第二,通过对佛教心性论的批判和否定,以恢复、确立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心性论;第三,通过对佛教伦理观的批判和否定,以恢复、确立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经世致用观念;第四,通过对佛教认识方法的批评和否定,以恢复确定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实测之学。  相似文献   
5.
依儒家生生理念,差异、新旧、对抗等矛盾关系都是基于构成生命的内部元素的互动分化而成,由于这种互动分化导致了协和差异、新旧、对抗等矛盾关系之“和正”理念的丧失,从而转变为致害生命的差异关系、新旧关系、对抗关系。因此,寻找导致“和正”理念丧失的原因以使“和正”理念重新融入生命系统,便成为实现差异、新旧、对抗等关系由恶性转为良性的契机。“和存”差异、“和顺”新旧、“和解”对抗,便是使“和正”理念融入生命系统从而实现“和生”的有效方式。殆无疑义的是,儒家生生理念所蕴含的化解矛盾的智慧,对当今世界充满敌意且极度混乱的族群关系的协调有着独特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方法可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是因为它们在本体论基础、认识秩序、价值取向和方法功能互补上具有统一性 ,但至少也会遇到由自然科学自身特点所带来的“主观困境”、具体学科所带来的“客观困境”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性所带来的“综合困境”。克服这些困境可通过实现自然科学方法与具体学科方法的“对接”、实现自然科学方法的“再创造”、实现自然科学方法应用的“具体化”达到目的。但无论如何 ,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仍然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7.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儒学的话题,就是儒学跟我们人生有什么关系。儒学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也不是愚人的工具,儒学是我们人生的智慧。那么,我通过什么样的角度和方式讲儒学呢?两个字——“生生”的角度。我个人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或者说是儒学的核心。先把“生生”这两个字的含义说一下。一个是从字形上看,它像小草从土里面长出来。所以说“生生”最基本的含义是破土而出,是从无到有。第二个含义,因为“生生”是两个字,它可以做为动宾,前面一个字作为动词,后面一个字作为名词,“生生”可以作为创造生命、滋养生命、保护生命这样去理解。第三,它是一个复词,生生不已,就是不绝、不断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道德有无将“天”(天帝)作为自身价值的根据?如果有,这种价值根据是怎样形成的?又有什么特征?其对现代社会建构道德价值之源的话题有什么积极性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由宗教信仰到道德价值之源在中国古代,道德价值外倾源头是由宗教信仰演变而来。何以出此判断?请看如下资料:“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火火宗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火火宗之。”〔1〕“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时之云凑,千里之雨至。”〔2〕“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具有内倾性根源,这个内倾性根源就是“良心”和“善性”。这个内倾性根源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历经了生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个生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对于理解中国传统道德特征、建构现代道德都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中国学者将科学认知范式(自然科学精神、原理、定律、方法等)作为坐标与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其结论是:中国传统哲学在研究内容上是“穷性至命”,在主客关系上是“天人不分”,在思维方式上是“模糊笼统”,在议论风格上是“玄谈臆想”。并由此总结:科学认知范式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哲学,但其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判断并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