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全国四级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实证调查,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到结论:电子政务水平与决策民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即在实际工作中,电子政务的应用对于决策程序的民主化有着确实的推动作用.数据也显示出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形同虚设、使用率低,没有真正发挥电子政务扩大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作用,只有半数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决策程序中有效实施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子政务的使用率,为地方政府的民主决策程序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方然 《思想战线》2015,41(1):154
社区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并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社会群体,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一直发挥着独特的社会治理作用。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状况,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地区社区治理特点和优势的深入总结和研究,无论对于促进社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儒道美学观之比较看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方然漫长的封建专制政治和文化统治,给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带来了沉重的思想禁锢,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不愿意从自己观察、实践的结论中去寻求真理,而一味习惯于到书本上去抄袭教条,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民一向认为我国是热爱和平的。这一调查结果无疑使得“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无论中国本身还是中国国民都爱好和平,要求在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建设性品格自我塑造问题研究方然建设性品格,是指人类每一个体自觉道德意识中积极进取的成分,建设性品格的物化体现,即表现为一个人在自我修养方面、对他人关爱方面、对社会贡献方面的实在功绩。历史发展的逻辑和事实都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其建设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方然 《电子政务》2013,(2):40-48
在界定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空间、主体、客体、传播模式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总结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四个特点,即舆情更易快速集结,舆情体现出大学生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与公众舆情相比更易治理,舆情相对比较理性等;对已有网络舆情管理研究提出的治理发展模式及其可行性和困境等成果进行了综述,借鉴西方治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模型,即建立以"信息公开、对话、事后分析、决策"为流程的治理体系,对于信息不透明、制度缺失和政府不作为等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公开和对话可以增进政府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分析和决策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从根本上预防或平息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中外学术界广受关注。关注公民的态度、情感等心理倾向,对于理解公民在既定制度与政策背景下参与或不参与尤为重要。基于全国范围的调查,运用逻辑斯蒂回归和序列变量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公民投票和政治参与行为的诸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并验证政治效能感、信任、权威人格等政治心理因素在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特别是在投票和其它政治参与行为中的作用差异,以期探索和发现政治参与的中国命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