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范围内传统宗教的复兴和新宗教的兴起,以及"宗教热"在我国国内呈现出的上升趋势,大学生信教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之一。只有在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宗教,怎样认识宗教"这个首要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会信仰宗教"这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从教育上去认识和解决现阶段大学生信教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信教大学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教育路线的落实和人才目标的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特征、产生根源、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理论观点,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既包括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也包括科学无神论。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无神论思想和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认清和抵制宗教渗透与邪教组织。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宗教实际情况,深化了对宗教双重性特征的认识,认为近代中国宗教既有明显的封建性和半殖民性,也有一定的进步性。基于这种认识,党积极引导宗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适应,对于促进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寓意深刻的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成为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个历史概念,更是一个极其广泛而又深刻的理论范畴,它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观、条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推进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再认识和重新定位;整合资源,多渠道筹措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继续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理顺管理体制,调整布局结构,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加强专业建设和调整,协调好输出人才和本地留用人才培养的关系;加快集团化办学步伐,有效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并进一步规范民办机构的办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宗教工作思想是其统一战线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全党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江泽民宗教工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党如何对待宗教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改造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不能以改造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失误来贬低其成就,更不能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福军 《学理论》2009,(14):219-22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重视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在阐释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目标、保障和考核三大体制。  相似文献   
10.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宗教教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土化、民族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宗教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宗教观,并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得以丰富和发展;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