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网络话语权包含网络话语权利和权力两个层面的含义。大学生网络话语具有更新速度快,流行元素、解构功能凸显,形式随意等特点,它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符号的发展变化,本质上体现了教育环境的重构,是促进教育模式转变的根本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与大学生"共境"交流,创造性地进行思想教育,通过立体化引导和科学的管理提高网络话语权的影响力,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一些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学生本身的原因、社会综合因素等是造成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基本道德规范等途径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3.
使用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大环境以及手机媒体自身的特征、大学对德育的定位和手机媒体管理的局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拇指下的德性”问题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为此,在德育工作中,一要注重德性伦理培育在大学生手机媒体运用中的导向性;二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德育方式;三要建立制度规范,促进手机媒体长效管理;四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培育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在高校的传播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对德育手段的创新和德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层面,应加强网络预警、监督、管理以及信息公开工作;学校层面,应增强网络伦理意识,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个体层面,应加强道德自律,主动践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和使用手机媒体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新课题。当前,在手机媒体环境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自觉失范、社会行动迟滞、媒介素养缺失。我们应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加强舆论环境、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德育模式的创新,努力追求媒介素养培育的"非课程化"、"情境性"和"社会行动体验"。  相似文献   
6.
虚拟性和现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发展是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网络自由是自由的新的形式和组成部分,与现实自由是辨证统一的。从现实维度考察,网络自由具有悖论性、脆弱性和误导性,我们应同时兼顾虚拟与现实、网络自由和现实自由,从根本上体现人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微博等新兴媒体或技术的主要客户群,微博因其信息传递的即时、自由和丰富性,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式,高校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应顺势而为,通过多种途径去占领这一新的德育阵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