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中国封建时期法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维护最高统治者的利益,因而属于义务本位的法制。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它形成的伦理基础、经济基础、思想基础以及政治基础。它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格局。但我们应辨证地去看待它,尽量去发现它与现代法制的可相容性,扬长避短,使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宪法意识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大学生宪法认知水平较低,高校要加强宪法教育,改革宪法教育的方式方法,多形式宣传宪法,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宪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和诉讼上的合目的性,并且在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得到了确认。但是,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上都不承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沉默权在中国社会“缺失”的原因极为复杂,最主要的有伦理价值的冲突、社会基础的原因及社会观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施米特的宪法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渗透在中国的1982年宪法里。浓郁的政治色彩成为他的宪法思想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应辩证去看待它,尽量吸收借鉴它对我国现代法治有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法的正义是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统一。程序正义对于实体正义、司法正义的实现乃至人的尊严的维护等具有独特价值。认真研究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和优先性,对于我国"依法治国"策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