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和谐社会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不仅源于中国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蕴涵着对中国改革难题的破解,还在逻辑上表达了关于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模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工会通过谈判对工人收益权的保护建立在劳动力特殊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几种工资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工会通过劳资谈判对工人收益权的保护以及该做法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由建立、成长到逐渐走向成熟,是在接受、继承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基础上。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工会与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劳动主体明晰、利益分化显现,劳动者较之资本与管理者处于弱势地位,更易受到伤害.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应发挥沟通作用、教育培训作用、协商作用,维护职工利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也谈公平     
赵华灵 《前沿》2007,4(2):179-181
公平是观念与实存的统一。人类生存实践中积淀出的公平具有信仰伦理性,具体化为个人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由一定生产力条件下的、制度所调节着的生产关系表现出其实体内涵。社会主义公平既受生产力制约,又以自觉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的制度设定为依托,以达至“至善”公平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又是生产方式中最根本的物质推动力量。同时,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新"就新在把物质看作"为我之物"、"历史之物"与"客观之物"的统一体。主要形成于马克思《评李斯特手稿》中的生产力理论,因实现了历史主客体的统一,而构成唯物史观建立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在制度调节下社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协调状态,以公平正义为核心构建社会基本制度,协调社会利益冲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公平正义制度的认定和施为,首先关涉判定公平正义制度的方法论。马克思制度伦理以生活实践作为制度伦理内容的客观依据,以生存实践为基础,用立足无产阶级的、面向人类整体的自主性"自由"和非奴役性"平等"表征制度的正义,以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自由、平等权利表征制度公平,为我们立足经济基础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而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职工劳动收益和适宜的工作环境是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职工劳动收益量的确定需要以劳动产权为客观尺度;职工权益的改善需要以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为实现手段,而劳动力产权则是企业管理人性化转化的一项重要内驱力。劳动产权与劳动力产权构成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两个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9.
赵华灵 《前沿》2007,(4):27-28
劳动力具有强排他性、转让的有限性和使用弹性等特征。因此,保障劳动力与其载体相结合的劳动力产权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企业人性化管理为劳动力与其载体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制度模式,从而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这种管理模式本质上表现为劳动力产权的落实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赵华灵 《前沿》2011,(12):52-54
马克思在批判各种反动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通过唯物史观的发现而确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思想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渐揭示出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唯物史观所内涵的价值性与科学性也渐次形成。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也是我们分析理想社会实现路径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