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勇 《工会博览》2005,(17):44-44
近日,北京市密云县总工会召开了“推行厂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汇报会”,通过工作交流,督促厂务公开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推动厂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的现代化。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信息化潮流浩浩荡荡。信息的这种现代化、网络化,使得人们可以很方便、很及时地掌握大量的信息。企业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简讯     
姚勇 《工会博览》2006,(11):50-50
本刊讯 近日,市总女工部领导来到鼎新公司为荣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的鼎新公司微机组进行授牌。参加授牌仪式的有市总女工部部长张怀敏、集团工会主席王志军、分公司党委书记赵志学、分公司工会主席郭恩亮、鼎新公司党政工领导及微机组女职工代表。  相似文献   
4.
进驻北京不久,任弼时匆匆参加完第一个政务活动,便走进了北京西郊玉泉山休养所的大门。1949年10月1日,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就是在这静静的山园里,通过无线电悄悄地聆听着开国大典。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钢筋砼悬臂梁在结构设计中是常见的一种结构构件,对于其跨高比的选择,在有关手册中没有明确的参考数值。实际设计中,多数设计人员取5悬臂长比截面高度,本文对此作进一步计算研究,供大家参考。二、悬臂梁的一般计算算例:已知某钢筋砼悬臂梁,悬臂长3m,恒载为6KN/m含梁自重,活载为3KN/m,均为标准值,活载的准永久值系数为0.5,试设计此梁。采用C20砼,Ⅱ级钢筋试取b=200mm,h=350mm,h0=350-35=315mm,ξb=0.5441E截面抗弯承载力Mu=fcmξb…  相似文献   
6.
信息超市     
姚勇 《新疆人大》2009,(2):38-38
石河子市人大代表视察政府实事落实情况近日,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自治区、市两级人大代表视察了市人民政府启动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  相似文献   
7.
姚勇 《前沿》2008,(12):37-40
作为参政党,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并与之密切合作;必须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统一、机制上健全;必须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实掌握社情民意是执政党和参政党获取信息、制定决策的重要渠道之一,“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是党在十六大的文件中就已明确表述的政治要领。鉴于“四个必须”,研究参政党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必需要把握“两个相对”的原则,即体制的相对稳定与机制的相对灵活。作为参政党,有关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姚勇  淑权 《政策》2002,(5):50-50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斗争中承担着审查逮捕、侦查监督、立案监督、执行监督和公诉等职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以来,枝江市人民检察院将“严打”作为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积极主动与公安、法院配合,充分发挥侦查监督职能,全力投  相似文献   
9.
姚勇 《前沿》2007,(12):177-179
采访权的立法保护属于公权范畴,其实质是国家依法保障公众对新闻事实或社会公共事件的知情权。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任与采访权在法制保障方面的缺失之间存在的矛盾,造成新闻执业者无法保证新闻舆论工具信守的"用事实说话"的最基本的原则,无法完成执业群体记录历史事实的使命,无法传递最广大民众的普遍诉求和执政集团必需的治政信息。重视加快采访权保护立法,事实上是在通过具体的法规形式,建立起社会民意表达路径的长效机制,最大化的发挥舆论监督效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弼时16岁投身革命,46岁英年早逝。在他3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四度旅居莫斯科,与莫斯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近10年的旅居生活中,任弼时给共产国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开拓中苏关系新局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