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贫困是全球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致力解决的首要任务。印度自独立后一直致力于反贫困治理,颇有成效,但贫困形势仍然严峻。印度农村反贫困治理措施印度农村的反贫困治理始于尼赫鲁时期(1947年—1966年),主要措施包括开展农村土地改革、实施乡村发展计划以及提高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政治经济地位等。改革的核心是农村土地问题,政府废除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民社会的概念中国内地学者对公民社会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采用二分法,第二阶段主要是采用三分法。之所以采用二分法,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有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值市场经济方兴,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就是经济体制顺利转轨的问题。其时,被压抑许久的社会这一概念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而且人们习惯的还是它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说明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其实是一种政社合一的社会,“社会”这一概念没有独立存在的空间。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国家和单位的管理下,没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任何私人领域…  相似文献   
3.
4.
探究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必须先将文化主义与民族主义分离开来。一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族裔主义和种族主义混淆在一起,客观上表现为“柔性的存在”与“刚性的存在”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主义又与天下主义、华夷之辨绞结在一起,主观上深刻地反映了一种文化的“迷思”,支撑着中华帝国思考方式得以成立的根本。然而,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由“文化主义”(天下主义)与“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想像方式”交织而成,造成了概念自身的紧张与冲突,实质是一种去现代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Civil Society(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由于这一问题与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的变迁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拟对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研究状况作一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6.
决策认识是指导、支配人们改造客体,实现对客体占有活动的一种认识状态,是关于决策活动手段、条件、过程和未来目标的一种思想模型。对人类的决策认识活动进行深刻的哲学认识论反思,建立决策认识论,是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强烈要求。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虽然没...  相似文献   
7.
关系与信任:乡村民间组织生长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乡村主要活跃着三类民间组织 :血缘、地缘和业缘性民间组织。由先天的情感性关系导致的“爱有差等”到“信有差等”是当代中国乡村民间组织生长的主要原因 ,而对地缘和业缘的工具性关系的灵活运用是乡村民间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动因。在现实中 ,这三类组织之间往往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毛泽东提出要消除三大差别的举措,是基于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取得民众广泛赞同、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尝试。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为政权的合法性作出了最有力的说明,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城乡差别的扩大,对我国政权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毛泽东缩小城乡差别的思想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将农民有效地组织动员起来,关注民众的切实利益,获得民众认同。  相似文献   
9.
目前活跃在农村的民间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传统型民间组织和合作化型民间组织.传统型民间组织多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通过传统的宗族组织模式吸纳资源,以填补农村公共领域的缺失;合作化型民间组织的构成大多出于利益的驱动,部分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与当地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上述两种类型组织在农村治理模式变迁时,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瓶颈.在调查湖南省四县的农村民间组织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资本理论,通过分析这两类不同组织的社会资本构成,可知这种发展上的瓶颈来源于它们自身社会资本构成方式所导致的先天缺陷.传统型民间组织通过社会资本的叠加能很好地增益组织社会资本,对成员个体社会资本的增益较少;合作型民间组织虽可以更好地增益个人的社会资本,但在组织社会资本的聚合与增益方面有欠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