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自1925年开始研究猪瘟防治以来,已有60年与本病作斗争的历史,由于诊断、防治手段不断革新,国内外猪瘟发病率大为下降,而且有十七国(据FAO-WHO-OIE1978年报告)已消灭猪瘟。1960~1979年全世界养猪头数增加3.5倍,1980年我国猪只存栏数达30543万头,比建国初期增长了4.3倍。但目前温和性猪瘟的存在,对于控制和扑灭猪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现已引起世界重视。我国一些地区流行的“无名高热”与猪瘟的关系如何有无类似于国外(法、德、日……等)发生的低毒力毒株引起的非典型猪瘟,尚缺乏系统研究。本实验旨在查明四川一些地区发生的温和性猪瘟的本质,经过五年研究特提出下列报告。  相似文献   
2.
在 32种高原药源性植物中筛选出血凝活性较强的三七 ,用不同pH值和不同盐浓度的缓冲溶液浸泡制备浸提液 ,测定了其血凝活性 ,并进行了糖专一性抑制试验、硫酸铵分级沉淀、活性蛋白含量和分子质量的测定。试验表明 ,高原药源性植物三七浸提液具有活性蛋白的血凝活性 ,在1mol/LNaCl的甘氨酸缓冲溶液中活性最强 ,能被半乳糖所抑制 ,硫酸铵分级沉淀在 4 0 %和 6 0 %时蛋白含量最多 ,血凝活性最高 ,活性蛋白含量为 2 9%。  相似文献   
3.
关于温和性猪瘟的病性特点与病毒抗原性问题,已通过1、2报阐明。 为了证实从叙永分离的温和性猪瘟病毒之毒力与致病力特性,我们在四川和西藏继续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叙永县城郊、两河、水尾、大坝四个区所获得的六头临床病例中,筛选出3、5、6号三株病毒,连续通过本动物多次继代,在适当时期如第3、6、9代时进行大批人工感染发病试验,以测定其最小发病量(MID)和最小致死量(MLD),从而探明其毒力是否稳定,致病特性有无变化。本次实验共先后接种健康猪七批74头(传代猪不包括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法、半胚法和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单层 ,在同等条件下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并伴有少量的上皮细胞 ,仅有全胚法含有极少量的肝细胞 ;培养时细胞贴壁和生长状况 3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EF的产量 ,半胚法明显高于其他 2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温和性猪瘟病毒感染猪体后,其抗体产生情况如何,猪瘟慢病毒感染是以体液免疫为主,还是以细胞免疫为主,是一个关系到防制和免疫理论的问题,我们结合毒力测定工作,对人工病例的不同时期之血清,用兔体中和试验进行了抗体产生规律的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