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韩金融合作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是中韩建交的第十七年,随着中韩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中韩金融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新时期新问题,中韩双方要有新思维,以加快推进中韩同的金融合作,促进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认为未来中韩两国的金融合作在合作目标上,既要立足于应对危机风险,又要重视促进共同发展;在合作基础上,要正视差异和困难,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在合作领域上,加快推进已有合作,不断拓展新合作领域;在合作机制上,强化双边机制,加强官方合作和民间合作的互动性,共同推动多边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亚洲经济一体化——基于多国FTA战略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十年内,亚洲经济一体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地区的主要经济体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但是,由于历史纠葛、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差异,各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存在很大的差异。区域内外各方力量的博弈,更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亚洲经济一体化开始逐渐偏离亚洲统一市场/大范围的区域FTA目标。唯有未来亚洲经济体经济实力格局发生变化,才可能从内部促成亚洲经济一体化回归其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3.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非常受人关注的贸易议题,但是由于参与谈判方不同的利益,同时涉及较多争议,其谈判进程有可能减缓甚至受阻。本文以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倡议为参照对象,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下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发展作出了分析。同时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TPP出现和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行了经济学解释,并指出对中国而言,中期以内需要推动的是亚洲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而非TPP。  相似文献   
4.
以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现象为标志,2016年反全球化运动高涨。从规模、参与人群和影响力上看,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不同以往。当前的反全球化高涨根本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直接原因是社会收入差距的加大。反全球化可能会严重冲击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导致全球制造业生产体系的调整。当前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参与地区和全球层面的规则制定,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并对反全球化给与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2018年7月,日本和欧盟领导人签署了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不仅涉及削减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更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当前,全球贸易体系仍处于重构期,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的传统发达国家仍致力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在新一轮全球贸易体系重构背景下,中国需抓住机遇,以自主开放为契机,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初始发展条件远不如拉美国家的韩国成功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而不少拉美国家仍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比较韩国与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特点发现,长期依赖初级产品的对外经贸战略与结构性失衡、产业内部资源配置与低生产效率、技术创新相关的制度环境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等是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中国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加强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经费对技术研发的调节作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保障。中国要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时通过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提升经济政策的效率。中国应该将全球价值链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增强与全球经济的协同作用,根本上扭转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纵向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除了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高端制造业,研发和生产高端核心零部件以外,中国也要尝试构建自主主导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中国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生产、国际贸易、投资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逐步开始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的主导权,并导致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变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不再是发达国家之间内部力量的再分配,而是新兴发展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角力。世界经济格局的这一新变化对现有世界经济领导者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和贸易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长期严重的贸易赤字,贸易再平衡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核心。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下,美国一方面通过推动TPP和TTIP等新的多边贸易协定重掌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应对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在WTO框架下提起的挑战,另一方面通过再工业化战略、出口倍增计划和量化宽松政策等的实施较以往更为重视国内经济结构和政策调整实现贸易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8.
对构建中国FTA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和落实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国加强了建设FTA的力度.目前,中国已经与东盟、智利等国家地区签署了九项FTA,并正在与冰岛、挪威、印度等国家或地区进行FTA谈判或可行性研究,建设FTA的进展显著.在积极推动建设FTA的同时,对中国FTA战略的明晰化、具体化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国构建FTA的特点和问题,并从提高FTA利用率、贸易便利化先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亚合作进程目前进展缓慢,而且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未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大幅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相比之下,作为东亚合作的域外国家,美国却在东亚合作进程上表现出了格外主动的姿态并开始"重返亚洲".介共产品理论认为,"外部性"是美国参与东亚合作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美国的福利可能因为东亚合作而受到影响,美国将会成为东亚合作的关联者或参与者;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区域性会共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亚洲地区21.5%的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美国为东亚经济体提供了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最终消费市场",也加深了其对东亚合作的影响.因此,区别于其他域外大国,美国始终是影响东亚合作的主要域外因素.东亚经济体应正确地看待美国"重返亚洲",并在东亚合作中充分考虑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巨型自由贸易协定兴起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特征.当今全球范围内正处于谈判阶段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服务贸易协定等.全面理解巨型自由贸易产生的根源、内涵及其影响对于下一阶段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至关重要.在未来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规则重构阶段,中国需要统筹考虑多边贸易体系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对贸易协定的谈判顺序和时机做出策略性安排,以达到最佳政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