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功能主义和政府间主义是国家间一体化理论的主流,两大学派之争贯穿着整个国际一体化实践与研究的历史,至今未休。虽然两大阵营都承认对方有合理的一面,自身存在某些局限甚至缺陷,各自都只是关于国家间一体化不同视角的描述和解释,但少有学者尝试将二者进行整合。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整合上述两大理论,构建可解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国家间一体化的一般理论。本文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国家间一体化,如何测度国家间一体化,明确地将其等同于国家主权让渡与汇集。其次,本文基于主权让渡和红利预期的权衡假设,借鉴国家建构理论的思路,构建了国家间一体化两阶段重复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国家间主权汇聚与让渡的动力和条件,以及一体化演进/退化的反馈机理。最后,本文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构建的国家间一体化博弈模型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个体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安全与市场经济、经济安全与对外开放、经济安全与竞争优势等四组关系就经济安全内涵进行了讨论,对查韦斯时代以来委内瑞拉经济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及效果进行了案例分析,就中国有效管控经济安全风险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属于19世纪,而管理属于20世纪。在1900年,管理尚未为人所识;现在,它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中心活动。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从事管理工作,它决定了我们的经济进步的步伐和质量,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服务的有效性,决定了我们的国防力量。我们进行“管理”的方式,我们影响组织的方式,影响并反映出我们社会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墨加协定》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为它很可能将深刻改变全球贸易规则。本文以世界贸易组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作为分析参照,基于文本和历史分析《美墨加协定》试图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的目标、原则和治理机制。《美墨加协定》属于自由政府间主义一体化,很大程度上是对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功能主义一体化规则的根本性颠覆。目标方面,《美墨加协定》一视同仁对待所有缔约方的利益诉求,受缔约方影响而特别重视环境与劳工保护,强调市场经济规则的一体化。而世界贸易组织由于以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为关注中心,导致上述两个目标在实践中被虚置。原则方面,《美墨加协定》框架下,对等原则成为缔约方遵循的基本谈判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的基石地位由此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平竞争原则也得到更大的重视。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使得这些原则被相对弱化和边缘化。治理机制方面,《美墨加协定》不像世界贸易组织那样涉及主权让渡,不建立超主权国家机构来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坚持契约自治,不寻求第三方提供争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在总体上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下,如何在借鉴先行国家(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制定行之有效、成本低廉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体系,是今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就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支持农业发展上的一些措施和做法进行了学术研讨。本刊特约请他们形成下列笔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已经历三次区域化浪潮,其中第三次浪潮仍方兴未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合作似乎永远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选择,区域一体化总是受到学者和政治人物热捧。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体化进展并不顺利,多数甚至连关税同盟都未完全建成,加勒比共同体是其中的典型,一体化说得多做得少。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将区域一体化定义为公共产品区域成员结构化共享,建立了以一体化程度为目标函数、以一体化收益和成本为约束条件的分析框架,对加勒比一体化现状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显示,加勒比一体化迄今仍停留于"纸面一体化",其根源在于一体化的收益与成本不匹配:一方面,一体化的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克服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偏好异质性的成本高昂。此外,由于加勒比地区国家广泛存在主权迷思,区域机构得不到充分授权,公共产品供应能力受到限制,降低了公共产品区域共享收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