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1.
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域外经验与我国的未来调适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其宪 《理论导刊》2015,(3):99-102,112
目前,我国贿赂犯罪刑事立法存在罪名体系滞后、法网疏漏和入罪门槛过高等立法弊端,不利于保护法益和打击犯罪。借鉴域外刑事立法经验,我国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未来调适方向既要注重严密刑事法网,又要注重刑罚缓和。具体而言,应以行为为中心构筑我国贿赂犯罪罪名体系,调适贿赂犯罪具体个罪的犯罪构成,增设"收受礼金罪",逐步走向废止贿赂犯罪死刑的征途。  相似文献   
2.
女童被害案件频发不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基于女童被害的性别特点,女童被害在被害类型、危害后果、被害原因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型被害案件。因此,应采取诸如加强家庭建设、完善法律制度、优化外部环境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构筑女童权益保护的系统预防工程。  相似文献   
3.
从有关通缉的基本内容分析,“扑克牌通缉令”不能算作是“好牌”。作为一种侦查措施,通缉行为应当进行法律规制,必须在刑事司法理念上坚持形式合理性优先与人权保障优先原则,否则,刑事诉讼就会偏离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4.
仝其宪  冯毛毛 《唯实》2012,(8):134-137
“鉴定结论”的称谓折射出这一证据形式的“权成性”,因而容易导致人们对鉴定结论的迷信与盲从,使得人们相信鉴定结论无需进行诉讼双方的对抗质证。而“鉴定意见”的表述较为科学,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降低人们对鉴定证据的盲从。“鉴定意见”的确立为我国诉讼观念与诉讼结构的逐步转变提供了契机,必将开启我国鉴定制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犯罪现象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传统的观念上,人们把犯罪视为恶的现象,具有公然的反社会性。时至今日,当我们不懈地致力于同犯罪作斗争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犯罪是不可消灭的,它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社会现象,同时又具有有限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理性地认识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犯罪的存在,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明确性原则作为罪刑法定主义的重要派生原则,为罪刑法定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我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界对明确性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与误区,即一味追求过度明确化刑法规范。其实,刑法规范过度明确化并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本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其宪 《政法学刊》2010,27(5):50-5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调整与发展,应是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应解释为以宽济严,区别对待,宽严审时。其他刑事政策像"严打"政策,死刑政策,教育、感化、挽救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是刑事司法政策,而且还是刑事立法政策与刑事执行政策,贯彻实现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刑事执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