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0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基本案情2 0 0 4年 4月初 ,陈某、周某、张某 (女 )三人一起吃饭时 ,陈某提议由张某利用色相勾引一些年龄较大、有家有业的男人 ,先把这些男人带到事先租好的出租房里 ,然后由陈某和周某冲进房内 ,以事主勾引陈某媳妇为由 ,敲诈钱财。周某和张某对此均表示同意。 2 0 0 4年 4月 1 5日 2 1时许 ,张某将事主李某勾引至预先准备的出租房内 ,二人刚并排坐在床边 ,陈某、周某即闯进房内 ,先是假意训斥张某 ,并打张某一个耳光 ;而后陈某对李某说 :“她是我老婆 ,你看怎么办 ?”李某称自己什么都没干 ,并要求到派出所解决。陈某当即挥拳将李某…  相似文献   
2.
对处理新刑法生效前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问题,应以“从旧兼从轻” 为基本原则。时效延长应一律从旧,适用对被告人较为有利的旧刑法;对于追诉期限,应严格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根据新、旧刑法中较轻的法定最高刑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3.
论赃物犯罪的定罪标准□冯英菊赃物犯罪,确切地讲,应称为与赃物有关的犯罪。作为一类犯罪,它是指行为人明知是赃物并实施一定的行为,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情形。依据1979年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在我国,赃物犯罪包括窝赃罪与销赃罪两种,修订后的刑...  相似文献   
4.
对一起投毒案的分析──兼谈间接故意杀人罪有无未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案清简介被告人:王某,男,21岁,捕前系某大学化学系学生被害人:江某,男,20岁,与王某系同班同学被害人:陆某,男,对岁,与王某住同一宿舍1997年5月间,被告人王某团不满其好友江某对自己的疏远,蓄意报复,准备用该大学化学实验室的有毒化学试剂硫酸亚铭“使江某痛苦、难受”。为此,他到图书馆查阅了《毒理学》、《化学物质毒性全书》和临性中毒急救》等书,了解了纯盐中毒的症状,同时得知铝盐的致死量为8-14mg/kg。在偷到硫酸亚铭后,即于5月1日在江某的水杯中投了zooing硫酸亚钻,同时为验证硫酸亚钦的毒性,他把与其有过…  相似文献   
5.
试论寻衅滋事致人重伤、死亡的定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寻衅滋事致人重伤死亡的定罪问题冯英菊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恶劣或后果严重的行为。该罪是从1979年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流氓...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中,赃物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而且以“明知”是赃物为要件,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是赃物而加以窝藏、转移、收购或代销的,不构成赃物犯罪。应当指出,这里的“明知”是刑法分则上所说的明知,而刑法总则上所说的明知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危害结果的明知。关于两种明知之间的关系,台湾学者郑健才发表见解说:“刑法总则上所称之明知,与刑法分则上所称之明知不同。前者,系作为基本主观要件之一种基础;后者系一种特定主观要件。犯罪须具备此特定主观要件时,刑法分则之明知为第一次明知,刑法总则之明知为第二次明…  相似文献   
7.
冯英菊 《法学杂志》2006,27(5):107-109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逮捕的根本目的是保证诉讼,但在实践中,逮捕却已沦为侦查的辅助手段。本文从理论、立法和司法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原因之后,立足中国逮捕实践的现状,提出当前的逮捕价值观亟需纠偏,呼吁以“人权保障”替代“打击犯罪”作为逮捕的首要价值,以期减少对逮捕的不当适用。  相似文献   
8.
依据法律规定 ,撤销案件是侦查机关的一种主动诉讼行为 ,但是 ,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运用建议撤案的方式结案的比率越来越高 ;其原因不仅有执法思想上的偏差 ,还与法律规定的空档有关 ;在适用效果方面 ,是弊大于利 ,理性的选择是严格程序 ,依法办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凶器”是指与犯罪行为相关且已被实际使用的器具。对于器具的无效携带(即在犯罪过程中未被使用)行为,不能适用因凶器的使用而衍生的罪名。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携带凶器抢夺”的规定,只适用于行为人在犯罪过程出示、显露或使用了所携带器具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缓刑制度比较研究○冯英菊一、立法模式缓刑制度在世界上有两种立法模式:暂缓宣告主义(暂缓宣告有罪判决)和暂缓执行主义(暂缓执行刑罚),其中后者又分为附条件赦免主义和附条件有罪宣告主义两种。附条件赦免主义指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未犯新罪,考验期满,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