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东北人,闽南话叫我"当巴狼"。1998年10月,我这只"当巴狼"正式调入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在此之前,我在辽宁省的抚顺市做了12年的地方志编修工作。我们那里有句流行话,叫作"得志者不修志,修志者不得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搞地方史的人"不得烟儿抽",是领导瞧不起的人。来厦门工作以后,我又听说这么一句话,叫作党史工作者有"四苦",即清苦、辛苦、艰苦、痛苦。这句话  相似文献   
2.
一、党史工作必须以党史研究为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强调:"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习近平副主席2008年12月13日在听取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汇报后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要突出党史研究这个中心"、"要突出重点"。习近平副主席所言"重点",就是党史研究,换言之,习近平副主席认为: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中心、是党史工作的重点。2012年1月9  相似文献   
3.
单辉 《党史纵览》2001,(5):38-40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几位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曾向笔者讲述了有关雷锋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看似平淡、零碎,甚至微不足道,但这些故事中所反映出的雷锋那朴实而高尚的品格,却始终影响和激励着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它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关于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5.
一、并非单枪匹马之事 历史上,有许多史家对群体写史颇有微词,他们认为“集体的写史,‘是犹招市人而与谋室中之事’”。章学诚虽不反对设史馆修史,但还是认为“成一家之言”的史学著作需由史家个人完成,否则难以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0年来,取得的辉煌业绩不胜枚举。厦门所独有的“特区精神”是什么呢?以笔者愚见,纵观厦门特区的发展历程,“厦门特区精神”的本质特征应该概括为“追求完美”,其本质内涵则应归纳为:“在创业中追求完美,在追求完美中创业。” 人们说厦门“太美了”。就是说,他们对厦门产生了美感方面的共鸣。“引起你的惊赞和快乐,这两种感情,就是美”。(伏尔泰)“美的事物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明朗的喜悦,近似在亲爱的人面前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欢喜”。(车尔尼雪夫  相似文献   
7.
单辉 《党史纵览》2002,(3):13-14
多年来,在学雷锋活动的起源上,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学雷锋活动是在雷锋因公殉职后开始的,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其题词后开始的,然而,这种看法事实上并不准确。 雷锋殉职后,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其题词后,学雷锋活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达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学习先进典型活动的最高层次,学雷锋活动成了社会主义中国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8.
1958年夏,台湾当局疯狂叫嚷“反攻大陆”,坏。为惩罚盘踞在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创造于我有利的战略态势,从8月23日到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猛烈炮轰金门,此举史称“八二三”炮战。 “八二三”炮战之初,美国曾信誓旦旦,拉出一副不惜一切代价“协防”的架势。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言:“我们已经认识到保护金门和马祖已经同保卫台湾日益有关,美国已经作出军事部署,以  相似文献   
9.
雷锋的先进事迹,在1963年1月就已经引起周恩来的注意,并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誉。在这年1月的春节期间,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对文艺界人士说:“你们这些作家,应该大量地反映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东北有一个战士叫雷锋,他的事迹可以写一写……” 《毛主席的战士——雷锋》长篇通讯于1963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刊出当晚,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在灯下谈了这篇稿件。周恩来还亲自给《人民日报》社社长吴冷西打电活,他指示说:雷锋是个好战士,要估计到这个战士影响很大,需要很好地宣传这个典型。周恩来还叮嘱说:  相似文献   
10.
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作为国际法的两个主要渊源,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二者在渊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动,而这种变动将一直持续并始终代的特征。本文对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的特点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欲从法和非法律因素这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