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广泛涉及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政权建设乃至领导水平、管理方法等各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其中党的思想建设状况占有首要地位,它对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思想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葵 《岭南学刊》2011,(4):54-55
当前,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正伴随着新时代的新要求发生新变化。民生时代,人大代表要找准定位,拓宽思路,明确自身民生热点关注者、民意表达代言者、利益冲突疏导者和科学发展推动者的角色定位,积极主动作为,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建言献策,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葵  肖龙 《行政与法》2010,(8):40-42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必须与政府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相辅相成。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形象,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的积极引导作用,有利于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理念,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为准则,以"大部制改革"和"公共财政"打造为推手,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切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唐葵 《岭南学刊》2008,(2):107-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然而当前政府决策中的民意表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必须通过搭建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各种办事公开制度、建立和谐社会的民意表达和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民意反映回应机制等措施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5.
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政府要适应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推进简政放权,从市场、社会能够自我治理的领域中逐步退出,并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公民参与,即:重视培育公民精神、拓宽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重视非政府组织、利益集团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弱势群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不缺位及以制度的创新保障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有效参与。这是激发社会治理的活力之源,最终实现善治治理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晓  唐葵 《人民论坛》2015,(8):57-59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府行为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更加明确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性,对于政府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政府行为与城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具有建设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冷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竞争中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日益崛起,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是确保我国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体现了政府先进性的要求,是当前各级政府创先争优的努力方向。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完善政府与公民的积极回应机制,建立职能明确的有限政府,以大部制改革、政务公开为推手,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问责制,打造“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更好发挥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社会民生建设上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执政面临着四大考验,其中的"外部环境"考验就是党执政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是指我们党在在一定时期内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的对本国执政产生影响的本国之外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总和。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浩浩荡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世界科技文化竞争激烈。给我们党的执政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能否科学地认识国际环境发展的趋势,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努力改造、优化党执政的国际环境,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不能忽视的特殊世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