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法律的全面实施,必须全力维护法律的权威。为此,一切政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法令办事。社会主义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对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从根本上说,法律的权威实际上就是人民意志的权威。法律的权威是一种能够引起自觉服从的力量。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在政府和公众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完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坚持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在法治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成为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政治课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此进行了认真探索 ,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婚姻法》第38条明文规定了探望权法律制度。这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进步。但是,在探望权的设计上仍有缺陷,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困惑。本文在对探望权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探望权法律制度的建议,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姜素红 《湖湘论坛》2006,19(3):81-83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以法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积极主动地服从法律,遵从法律秩序,坚定地捍卫法律权利。大力培养和强化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加强法治的重要条件,因而培养和强化公民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迫切需要重塑社会信用。诚信原则在古罗马法和唐律中都有规定,但规定的形式不尽相同。这种规定的差别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探究和比较古代法中的诚信规定,对完善当今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现行刑法规定的一种犯罪。该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正常的行政执法活动和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进行刑事追诉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且情节严重。其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行政执法人员。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认定,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徇私枉法罪、包庇罪等的区别。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在立法上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8.
论强化法律意识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强化法律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和重要保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简单地说,依法治国,是指各政党、各级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照和依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在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后,开始反思环境观念。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能的。文章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