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生物进化论传人中国,彻底改变了儒家人伦关系中的“人”观,建立起以生物为基础的“人”的观念。同为人类和男女类分——依据生物性(sex)分成两个性属——的观念同步建立起来。平等和差异是内在于生物人观的两种规范,它们作为女权运动的两种基本理据,在近代却使女权运动陷入了两难困境:诉诸同类,希望成为和男人一样的人,就会落入男人已设定的标准;诉诸差异,做一个与男性不一样的女性,意味着成为男性的“她者”。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大量妇女参与到社会劳动当中,实现婴幼儿照料的社会化,以平衡劳动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与家务劳动之间的冲突,成为迫切的需要。受制于"高积累-低消费"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央财政的拮据,国家无法有效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而倡导各单位自办幼儿园。在公立市政幼儿园、单位附属幼儿园之外,街道托幼机构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为一种婴幼儿照料社会化的重要方式。街道托幼机构的性质是一种集体福利事业,依托邻里互助的传统人情伦理,结合新培育的集体主义互助精神,由街道群众自办、自管、自用。文章试图呈现1954-1957年北京地区街道托幼机构的兴起及运行实践,分析其管理体制、建设原则及低成本运行的特征,从经济、政治、社会、个人角度分析其历史价值以及对当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劳动妇女运动与知识妇女女权运动之间的分歧开始浮现。本文用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两个分析性概念理论化20年代的两种妇女运动。围绕20年代妇女参政的论争,分析和展示两种妇运范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歧和共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西方"性别与腐败"关系的研究,聚焦各项研究的解释性框架进行探究性分析,提出应该超越对"女性是不是更清廉"的判断,把问题意识转向探究"性别体制与腐败之关系",询问在具体的政经制度、社会文化语境中,性别体制/性别秩序是如何影响两性对待腐败的态度和行动的。对于中国语境下女性参与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混乱的资本/资源获取+性资本"理论进行对话,提出"性别化的社会转型/性别化的市场社会+性别体制/性别秩序"的分析视角,作为探究女性/性别与腐败之关系的一个可能的路径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2015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人民检察院制作使用电子卷宗工作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共五章十九条,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就其制定背景、起草思路、主要内容等逐一解读,以有助于《规定》的贯彻落实。一、制定背景和过程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全面上线后,在规范检察机关司法办案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土地"和"婚姻"为两个观察点,考察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性别中的阶级"和"阶级中的性别",回答为什么苏区的妇女运动能够赢得劳动阶级青年妇女的支持。以国统区报纸中的两份报道、中共的工作文献、口述资料来展示中共、苏区青年妇女及中共反对者对于这场革命的不同态度。由此,从方法论角度说明言说者的"立场"如何影响了看待苏区妇女运动以及妇女的主体性。另外,本文想强调正视阶级性并以劳动妇女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造成妇女回家的原因是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公私领域的分离,把与再生产相关的职能推回家庭,造成女性成为市场中劣质劳动力。所以,不能只看到妇女要求回家的主体性,而要看到产生妇女回家动机的制度性约束。公私领域的分离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观念。20世纪80年代市场化转型以来4次妇女回家的争论呈现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向自由主义的转型。女权主义理论需要对市场化转型中形成的这种结构性压迫提出批判。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历史的内在视域出发,就gender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以及"妇女/性别研究"的命名进行了思想史考察,指出相对西方的同类研究,中国妇女/性别研究"以妇女为中心"、重"社会性别"轻sexuality研究的学科特质,恰恰是90年代的中国学者基于自己的问题意识、为解决自己关切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与理论焦虑,从在地出发的"拿来主义"的策略,是在既有的历史条件下,包括既有理论基础、文化传统、思维结构与问题意识下的创造性运用与转化。文章意在阐明对于学科建设,勿囿于中/西、传统/现代的二元架构,故步自封。真正的文化自信应立足在时在地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在长时段的历史脉络与宽阔的全球视域中理解自己的文化与精神特质,打通古今中西之思想资源,面向未来构建自己的学术真问题,才能走出"本土化"的焦虑,因为一切真问题都是在时在地化的。"本土化"与中—西权力结构中的权力焦虑有关,这一敏感当然需要,甚至必不可少,但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逻辑困境中而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9.
与时俱进的马克 思主义纲领性文 件──江总书记七一 讲话解读之一 江总书记的七一讲 话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极富创新性和开拓性的 重要文献,是指导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 革开放事业,实现国家富 强和民族复兴宏伟目标 的伟大纲领。 江总书记的讲话呈 现三个突出特点: 概括性。讲话从宏观 的视野出发,以中国近代 以来社会矛盾的运动为 背景,回顾了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光辉历程。指出,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 党成立的80年,是中国 逐步堕入深重的民族灾 难和人民困苦的80年;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 现在的80年,是中国人 …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与女性个体国民身份确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与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性追求的两个侧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理念的内在逻辑,论证“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观念”内在地包含着女性个体身份确立的要求,其构建和传播过程为近代女权运动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其次,分析观念传播和话语建构的过程,分析男性和女性话语的共性和差异性。认为近代女权主义者策略性地使用了男性主流话语和国家主义的女权逻辑,同时,女性通过构建“同为国民,同担责任”的话语和“同担责任”的行动确立了女性的主体身份和彰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