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综合类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当前假冒商标之风盛行,遏制假冒商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调配合。观念的更新是净化经济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只有树立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刑法保护商标权的观念,才能充分发挥刑法保护商标法的后盾作用,最终使我国经济处于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2.
行政复议管辖再探冯玉庭,徐祝行政复议管辖问题在整个行政复议制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根据《行政复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我国现行行政复论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辖为主,政府管辖为辅及其他管辖为补充的管辖模式。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这一模式暴露出了...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具有明显的财产属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在为企业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给投机者以极大的诱惑。刑法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纳入了调整范围,要正确适用刑法之规定,首先在法律上赋予商业秘密以恰当的权利定位,并对商业秘密的核心内容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正确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流失动摇着我国社会制度的根基,国有资产的保护是目前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刑法首次使用国有资产的概念,是保护国有资产的最后一道安全阀,尤其在分则中还设立了许多直接、较直接和间接涉及国有资产犯罪的条文。但新刑法对保护国有资产的一些具体规定还存在疏漏,建议增设罚金刑、增设非法赠送国有资产罪,增设对合资、合作及股份制等企业中国有资产保护的刑法条款。  相似文献   
5.
关于假冒商标罪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在同一种商品上擅自使用与 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的行为 1979年刑法对假冒商标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均把在同一商品上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的行为作为假冒商标罪处理。在《关于惩治假冒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中,具体规定了假冒商标罪,即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1997年刑法基本沿用了该规定。从立法内容来看,是明白无误地把在同一种商品上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的行为非犯罪化,其立法初衷是假冒商标一般是贪利型的犯罪,尽…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的推行,给我国经济生活注入了活力和生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商品经济的消极因素也在滋生蔓延,不正当竞争行为大量出现,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商品生产者的信誉,广大的消费者也困扰于此,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刑法的有关条款和商  相似文献   
7.
侵犯知识产权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违法犯罪必将日益突出。针对刑法规制知识产权的犯罪存在的一些疏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反向假冒应纳入假冒商标罪的范畴;在非专利产品上擅自使用专利标记、以自己的非专利产品假冒他人的专利产品、实施专利的行为,是假冒专利罪的具体表现形式;用故意及商业规模来限制侵犯著作权罪的调控范围。  相似文献   
8.
罪刑均衡原则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罪刑均衡原则立法上看,我国刑法把更丰富的内容纳入了罪刑关系的视野;罪刑关系的内在意蕴深刻,但不应忽视在罪刑关系上的规定上尚存的一些立法瑕疵  相似文献   
9.
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一国的战略资源,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保护机制,在这一保护机制中,刑法保护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刑法基本建立了一套直接间接的保护机制,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诞生,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刑法中危害结果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害结果与犯罪客体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危害结果应包括可能性的危害结果,危害结果也就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行为与社会关系联系的中介是犯罪对象,行为作用犯罪对象,引起犯罪对象的变化,变化的结局就是危害结果。因此,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引起或可能引起的具有刑法意义的客观事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