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司正义的制度认证与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司正义由微观层面的股份正义、中观层面的治理正义和宏观层面的社会正义同构而成。应该围绕制度创新这一轴心来认证和建构中国的公司正义理念 ,即 :( 1)从微观层面上讲 ,通过对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创新认证股份正义 ;( 2 )从中观层面上讲 ,通过对公司法人治理制度的创新认证治理正义 ;( 3 )从宏观层面上讲 ,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创新认证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流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春来 《法学论坛》2006,21(3):138-141
美国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美国公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公司职工的责任;(2)对消费者的责任;(3)对资源、环境的责任。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流变史,认为我国也必须重视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通过对公司法的修改,建立起营利目标和社会责任并重的公司法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运动中,由于董事会及其成员的权力急剧膨胀,董事会事实上已经在公司机关中处于枢纽地位,因此,当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心问题是必须对董事会的权力进行制约。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制约董事会权力的立论依据  公司治理结构,历史上经历了“股东会中心主义”和“董事会中心主义”两个阶段。股东会中心主义,主要存在于早期的公司立法中,其本质是股东(大)会就是公司本身,而董事仅仅是受制于股东(大)会的公司代理而已;“股东会中心主义”的产生与当时公司在整个企业组织形式中数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理学进入九十年代后,有了非常重要的发展。标志之一,就是在法律的价值结构中导入了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效益理念。但是,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学者过于推崇法律的效益观,以致于象西方经济分析法学那样将效益抬升为法律的唯一和绝对的价值目标(即所谓“效益至上”)...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价值目标的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汤春来 《中国法学》2001,(2):185-187
一、法之价值质疑法的价值是“一种具体价值 ,是社会价值系统中的子系统” ,它是“在人 (主体 )与法 (客体 )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①我国法理学进入到 2 0世纪 90年代后 ,在法的价值目标中普遍导入了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效益理念。但是 ,令人忧虑的是 ,受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影响 ,目前 ,国内有的学者一谈起法的价值目标 ,言必称“效益”(或效率———下同 )。那种将“效益至上”的帽子冠盖在法的头上的观点 ,贬损了基于法的阶级属性而存在的正义目标 ,“效益原则本身并不能选择一种有效益的对特殊产品的分配方式。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以来,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交易安全,早日推动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已成为国企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后如何保护国家所有权,则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笔者试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一、确立法人所有权与保护国家所有权并不矛盾简而言之,法人所有权就是企业或公司作为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立支配其财产的权利。它们可以对其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可排除他人对其财产不正当…  相似文献   
7.
8.
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质上讲 ,公司无非是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缔结的契约。其中 ,股东、职工、债权人被并称为公司的三大利益主体 ,由于自身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密切联系 ,决定了这些利益主体天然地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原始冲动。因此 ,本文认为 ,三大利益主体的介入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为三大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设计的路径是 :(1)通过小股东从“消极股东”向“积极股东”的回归避免公司治理中“股东大会空壳化”现象的出现 ;(2 )通过职工持股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的建立为职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3)通过“刺破公司面纱”、银行主债权人及派生诉讼等制度的导入加大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及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春来 《河北法学》2004,22(2):64-67
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石。在公司运作的实践中,有限责任制度由于"绝对化"色彩过于浓厚而造成了相当的弊害,经常被公司成员作为规避法律责任的一种工具。在对有限责任制度的缘起及涵蕴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这一制度的严重缺陷及不足,进而提出我国现行公司法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刺破公司面纱"理论来对有限责任制度进行规制和救济,以确保公司债权人及其他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及国有企业改革时强调应鼓励企业兼并,通过优势互补扩大经营规模;前不久,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企业兼并是采取鼓励政策的。在此,笔者就企业兼并如何做到有序、规范,提出几点对策。一、进一步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界限’产权明晰是企业兼并的前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一直较为模糊,这就必然会在企业兼并过程中引发诸多问题,如企业缺乏兼并动力、兼并决策权归属不清等等,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