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危机下现有的主要经济理论表现出的不足表明,目前的全部经济理论需要系统的哲学反思。刘永估先生的新著《劳动哲学》中的思想启示我们,当前世界主要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都是建立在同一块基石——唯物主义上的。进而,从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物质第一性,而且把物质资料贴上“财富”的标签,追求财富和财富的代表——货币,就会使得我们往往忽略其背后劳动的重要性,使经济进入“危机”的轮回轨道。只有重新站立在马克思对劳动强调的基石上,探寻新的经济学哲学基础,才有可能走出经济危机的轮回。  相似文献   
2.
“特色理论”这一概念曾经比较广泛地被使用过,后来又沉寂了。但在目前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对“特色理论”进行重新认识。新特色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认识和解决事物的特殊本质和特殊矛盾,以特色来促进事物更好更快地发展”。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基础和现存于理论及社会实践中的很多难题,并指导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党委从企业实际出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中心,大力发扬“站排头、争第一、创一流”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党建凝人心、聚人气,以全员促生产、促发展、创效益,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凝聚  相似文献   
4.
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执行理论研究的重视起于近几年,特别是缘于执行体制的改革与强制执行法的制定。虽然至今仍有人对“执行理论”的提法抱怀疑态度,但是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实务界的研究足以说明,对“执行理论”的深入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它对深化司法改革、公正执法,完善相关理论体系都意义重大。从执行理论的研究中,我们至少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司法实务对理论研究的作用不容忽视。站在司法实践最前沿的法官们是最好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本期“特别策划”,我们编发的就是一组浙江省执行法官们的理论探索成果及当前执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5.
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日本农业的兼业化问题已相当普遍,2000年全国312万农户中,兼业农户占到81.8%,专业农户只有12.8%。多数学者普遍认为,虽然兼业可以增加农户收入,但却降低了农业本业的技术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日本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和空洞化。因此,随着人们对日本农业再生产经营是否处于健全状态的思考,“兼业化问题”作为一个基本问题也就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评判。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经济增长与农户兼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对于日本农户的兼业化问题,人们历来多是看到其对农业再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多数文献认为农户兼业导致了日本农业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日本农业再生产经营的基础,但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见《日本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日本农业兼业化与农业外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农业兼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日本农户兼业化的比例长期居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实行案件审核制度,是加强内部执法监督,提高案件质量和执法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要充分认识到实行案件审核制度的必要性,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行案件审核制度。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本质新解:资本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生产过剩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本质.但考虑到这次危机与以往危机,尤其是古典危机的不同,我们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在生产过剩之外,更合理的解读应该是资本过剩.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在资本过剩出现之后,就产生了过剩资本无限增殖与社会总剩余有限的矛盾,矛盾一旦激化就会产生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就是资本过剩的危机.治理资本过剩的危机,凯恩斯主义政策将会面临困境.我国应该合理应对国际过剩资本,并防止过剩资本在国内出现.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当好一名人大代表,需要有"四识"。有"意识"。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的思想基础。代表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人民、对国家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作为人大代表,只有深  相似文献   
10.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裁判方式分别处理:其一,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其二,依法改判;其三,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改建议第三稿”),对现行民事上诉审裁判制度进行了改进,但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