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公、私法的划分肇始于西方,因其契合着人的公共性和个体性而得以延续和广泛应用。公法因社会生态的不同而演变出宗教、道德、法律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公法在中国是伴随着共同体的形成而生成的。近代以前,由于公共利益遮蔽了个体利益,道德始终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公法在中国一直以道德的形式存在着。近现代后,社会生态的变化使得利益多元化逐渐生成,公法在中国逐渐由道德向法律转变。当前公、私法之间愈来愈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宪法的彰显是公、私法划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使公、私法的二元对立实现了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公法在宪法整体性的协调下,已呈现出自足与互助的同构。  相似文献   
2.
陈文华  石绍斌 《求实》2006,2(7):62-65
经济体制与宪法体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带来宪法体制的转变,而宪法体制的转变也必然促使经济体制的嬗变。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均是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现行宪法也就必然要诠释着这种社会的转变,向人们展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家人权保护义务的法律和政治道德义务为基础,分析了国家人权机构的性质与功能问题,在论证国家人权机构正当性的基础上,对世界各国的人权机构类型和功能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中国建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外来异质文明的两个人权公约 ,势必同根深蒂固的本土制度文明产生碰撞和冲突。而两个人权公约的签署和批准 ,则预示着两者之间整合的可能。笔者拟从四个方面就其可能性做一浅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法律世界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国家形态因宪法的建构而彰显生命,从而营造出自由、和谐的人类生活方式。宪法是国家权力的规范者,它既控权也护权。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者,宪法因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而成为公民的诠释者。公、私法的划分是以可感知的宪法形态为前提的,但从实质意义上说,宪法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而是处于两者之上的法律。作为公法和私法的统一体,宪法为公法、私法的互助提供了一个转换平台。  相似文献   
6.
人权保障观是历史和传统的沉淀。以一种外在的价值观来排斥既在的价值观,是当前人权保障的误区。人口准入的提出和现实的运作,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迁徙自由只有正视现有观念的历史形成,才能在同构中展示其必然的互助性。  相似文献   
7.
政党制度是地方制度的灵魂。地方制度的有效运作取决于政党的政治参与。在各国宪法中 ,政党和地方都是作为宪法主体而呈现出来的 ,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意志特征。因此 ,协调好政党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选举文化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举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选举态度、信仰和感情.选举文化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即选举体系文化、选举过程文化,以及选举政策文化.正确系统地了解当前我国的选举文化,可以使选民们更加清楚地内省自己的选举态度、信仰和感情,从而为逐步完善我国的选举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