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持续了30多年,以"理想类型"的方法进行理论构建会发现影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三种范式,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二元界分的"性质—归属"范式;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衔接的"功能—结构"范式;法治和系统语境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化的"规范—系统"范式.每一次范式转换前都可能伴随着某种方法论的视角转变,以"理想类型"方式构建的经由"视角"到"范式"再到不同"范式"转换的链条,清晰地呈现了我国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联方式不断被理论和实践认知与改写的历程.三次范式转换从学理上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的进路和图样.  相似文献   
2.
适度政府与统一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指标。调整和重构政府与社会、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关系 ,从全能政府走向适度政府 ,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 ;认识和实践统一市场、统一政府和统一法制的逻辑关系 ,通过法制统一实现政府统一 ,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选择。行政许可法制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适度政府建设、抑制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和建设统一政府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政府立法品位和行政执法错位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世界各国均普遍存在着政府立法现象,其合理和必要已为人们认同和接受。人们所担心的倒不是政府介入立法领域这一越来越普遍的行政和立法现象,只是对政府操纵立法过程、左右代议机关的立法议程甚至立法思路、减弱代议机关的立法作用等表示担忧。中国政府在立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特别是行政法制意义深远。在多层次的立法中,政府主要是主导着低层次的立法,即法规、规章的制定。在较为统一的法体系中,低层次的立法存在问题较多。表面看来,有相抵触、相矛盾、不一致等现象;细分析起来,可能有指导思想不对头、地方利益…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执法方式及其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府执法方式是政府执法权力的表现形态 ,体现了参与执法过程的各类主体的相互关系。政府执法方式变革就是修正政府执法过程中参与者的相互关系 ,涉及执法观念、执法体制、执法制度以及与司法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政府执法方式变革应当坚持行政民主化、加强公开性和参与性、法制统一和人权保障的基本方向 ,特别强调行政程序和公民权利的重要性、行政相关人概念的重要意义、行政与司法的关系 ,以及政府执法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5.
肖金明 《中国法律》2012,(5):36-37,95,96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2012年6月26日,备受关注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从现行老年法6章50条扩展到法律修改草案9章86条,新设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肖金明  王婵 《理论学刊》2022,(1):111-122
地方立法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地方社会治理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创新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以地方立法引领地方社会治理的改革和进步,是推进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保障地方立法质量从而保障地方社会治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地方立法工作的重大课题。完善地方立法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地方立法工作理念与规范,进一步明确和恪守科学民主法治总要求;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总格局;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系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总布局。另外,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与社会守法、党内立规的关系,以高质量的守法和立法立规一体化,推进地方立法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实效和治理效能,从而提高地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学章程”是高校具有宪法性的文件,有“大学宪章”之署。大学章程对大学治理至关重要,世界一流大学皆有自己的章程。1999年我国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立大学须有大学章程。迄今为止,我国16O0余所公立高等学校中,仅有不到30所高校制定了章程,绝大多数高校都未制定章程。高校章程的缺失,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治理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存在极大差距,甚至使高等学校的发展出现偏差。为顺应现代大学治理模式法治化要求,教育部正积极推动制定大学章程。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章程建设;同年12月,北京大学等26所大学被列为“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的试点单位,以期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推进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已出台的部分大学章程文本看,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面临着种种不足与困惑,主要体现为章程内容严重雷同、重点不够明确、结构存在局限等。大学章程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亟待学界展开探讨。本刊以“大学章程与现代大学治理”为主题,约请全国范围的代表性学者就高校章程制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包括大学内部治理与大学章程的关联、大学治理结构及转型、大学章程的性质、功能和特征,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程序等。斫轮辨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改革政府系统副职现状,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有机部分,是政府组织、法治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加快政府组织法治化进程,完善政府组织法的框架和内容,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提升部门地位和权能,实现政府系统副职职能转型和规模控制,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实现政府组织体系科学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金明 《中国法律》2011,(6):9-11,62,64
放眼世界,除非洲和中東部分地區外,老齡化大潮已席捲全球。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複雜社會局勢與風險以及巨大經濟與政治壓力,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自上世紀末進入老齡社會以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數量劇增,對養老體制、人口政策、社會道德和政府能力等提出了嚴峻挑戰。1996年出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章程通常应当包含序言、总则、学校功能与教育形式、办学活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经费资产与财务管理、举办者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学校的权利义务、外部关系、学校标志,以及附则等内容,由此形成大学章程的框架体系。大学章程确立大学的治理结构,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涉及学校党委(党委会、纪委)、学校行政(校长)、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教授/教职员工(教授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教学科研单位的“校一院(系)”两级或“校一学部一院(系)三级关系。与大学治理基本格局相匹配,大学内部的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大学法人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治学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学院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大学制定章程并依章治校是当前大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明确大学立章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大学章程理想的生成机制可以设想为:学校专门成立章程起草委员会,形成学校章程草案,面向师生员工公布草案征集意见,党委会或者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等对章程进行审议和审定,校长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